1947年,解放军久攻不下狮脑山,一到夜里,山上还传来小孩哭声,侦察兵冒险摸上山,一看全傻眼了 —— 守山的竟然是日本兵!杨成武司令得知后直纳闷:日本投降都两年了,咋还有日军赖在山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 年的春天,晋察冀野战军正朝着山西阳泉推进,阳泉可是晋东的工业重镇,要拿下这里,就得先啃下西南边的狮脑山。 这座山海拔 1160 米,像个天然的堡垒,卡住了通往阳泉的路。山上的碉堡密密麻麻,机枪眼对着山脚的每一条路,解放军攻了三天,伤亡不小,愣是没靠近主峰。更怪的是,一到后半夜,山上传来小孩的哭声,咿咿呀呀的,在寂静的山里飘得老远,听得人心里发毛。 三营的侦察班长王铁蛋自告奋勇带俩战士摸上去。 月光被云遮了大半,山风裹着土腥味往脖子里钻。 他们贴着崖壁挪,石缝里的荆棘勾破了裤腿,血珠渗出来,在黑夜里根本看不见。 离主峰还有百十米,碉堡里忽然传来“咔哒”一声,是枪栓拉动的动静。 王铁蛋赶紧摆手,三人像壁虎似的贴在岩石上,连呼吸都憋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碉堡里飘出句含糊的话,不是山西口音,也不是普通话。 “孩子又哭了,给块糖。” 那腔调拗口得很,王铁蛋忽然想起四年前被俘的老乡说过,日本兵就这么说话。 他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驳壳枪攥得更紧了。 摸到最近的一个碉堡侧面,借着云缝漏的月光往里瞅。 昏黄的马灯底下,几个穿军装的人正围着个木桌打牌,军帽上的徽章不是青天白日,也不是五角星,是个红圈圈里带道杠的玩意儿 —— 那是日本兵的帽徽! 一个瘦高个日本兵正哄怀里的娃,那孩子哭得嗓子都哑了,哭声顺着碉堡的枪眼飘出去,在山里打转转。 王铁蛋后脖颈子直冒冷汗。 日本投降那天,他在村里亲眼见着日军举白旗,怎么两年过去,这群人还端着枪守在中国的山上? 仨人没敢多待,猫着腰原路撤回。 回到指挥部,王铁蛋把看见的一五一十说给杨成武听,末了补了句:“那枪都是三八大盖,跟咱缴获的鬼子枪一个样。” 杨成武捏着烟卷的手停在半空,烟灰掉在军裤上都没察觉。 他想起去年在河北见过的阎锡山部队,里头有不少“顾问”,穿得跟晋绥军一样,可走路的架势、说话的调门,都透着股日本人的味儿。 “这群狗东西,”杨成武把烟卷摁在桌上,“阎锡山是把鬼子当枪使啊。” 后来才查清,狮脑山上的日军,是当年驻山西的日军第1军残部。 日本投降时,阎锡山偷偷跟日军指挥官签了协议,让他们换上“保安队”的衣服,继续守着交通要道。 这些日军里,有不少拖家带口的,那哭声,就是随军家属的孩子发出来的。 他们拿着阎锡山给的军饷,替中国人打中国人,算盘打得噼啪响。 可他们忘了,脚下的土地,早不是他们能撒野的地方。 三天后,晋察冀野战军调整战术,先用炮火轰垮了半山腰的暗堡,再派突击队从侧翼攀岩。 冲锋号响起来的时候,王铁蛋听见碉堡里的日本兵慌了神,孩子的哭声混着喊叫声,乱成一团。 等他带人冲进去,只见地上扔着不少日本国旗,一个日本女人抱着孩子缩在墙角,眼神里全是恐惧。 王铁蛋踢了踢地上的三八大盖,心里像压着块石头。 这场仗打得憋屈,跟侵略者打了八年,到头来还要跟这群赖着不走的鬼子再干一场。 但他知道,不管是谁,只要敢拿着枪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欺负中国人,就没好下场。 信息来源:据《晋察冀野战军战史》及亲历者回忆录整理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