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达在老家有一个大儿子,1959年来找李达,想让父亲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李

玉尘飞啊 2025-09-09 10:34:10

开国上将李达在老家有一个大儿子,1959年来找李达,想让父亲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李达却对大儿子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也该有个儿子当农民。不要因为我做了官,儿子就不能当农民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9年的冬天格外冷,陕西眉县的农民李如龙扛着包袱站在北京一座军区大院门口。他饿了三天,就为了见一面当将军的父亲李达。 门卫查了半天名单才确认,这个灰头土脸的农民,真是李达将军的亲儿子。 李如龙进了父亲的办公室,开门见山说想在北京找份工作。那时候正赶上困难时期,老家人靠榆树皮和玉米芯充饥,他实在撑不下去了。 李达看了儿子一眼,说了句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愣住的话:“我是农民的儿子,也该有个儿子当农民。不能因为我做了官,儿子就不能当农民了。” 这位开国上将的经历堪称传奇,1905年出生在陕西眉县横渠村,原名李德三,青年时代考进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从国民革命军的排长一路干到连长。 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加入共产党后,他从红军连长做到师参谋长,参加了湘赣苏区反“围剿”,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美援朝时他担任志愿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按理说,这样的地位让儿子在北京谋个差事易如反掌。 可李达就是不松口,李如龙见工作没戏,临走前小心翼翼地提了个要求,想要副架子车回家拉东西。 这回李达同意了,他让秘书去京郊买了副加重的架子车脚子,花了40多块钱,用火车托运回陕西。 “家里劳动工具缺,你把这个带回去,在田里好好劳动就是你的工作。”李达拍拍儿子的肩膀。 几天后,李如龙从绛帐火车站下车,扛着30多公斤重的架子车脚子,挽起裤腿蹚过冰冷的渭河。村里人看见他扛着这么重的东西回来,都以为将军父亲给了什么好东西。 打开一看,就是副架子车脚子。这成了李达送给儿子唯一的“特殊礼物”。 李如龙后来又试探性地说,眉县的领导托他带话,希望李将军多关照家乡。李达当场就火了:“我这个将军是全中国的,不是给眉县当的,以后别再提这种事!” 李达的严格不止针对儿子,他的长女李晖在新疆军区边防部队工作了好几年,军区里不少领导都是李达的老战友、老部下,可没一个人知道李晖的身份。 直到李达到新疆检查工作,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普通的女军人是李将军的女儿。 后来李晖调到乌鲁木齐的军区总医院,李达知道后第一反应是质问:“你们不是在边防吗?怎么调到乌鲁木齐了?” 确认是组织正常调动,没有找任何关系后,他才放下心来。 1974年,李如龙的儿子李未平18岁了,想当兵。体检都通过了,最后却没走成。小伙子哭着求父亲带他去北京找爷爷。 李如龙没办法,硬着头皮带儿子进了北京。李达听完孙子的请求,第一句话是:“你是共青团员吗?” 得知不是后,老将军说:“我在你这个年纪都当团长了,你现在还动不动哭鼻子。回去好好劳动,争取入团,说不定人家就看上你了。我不会为你说情的。” 李未平听了爷爷的话,回家后在生产队拼命干活,很快入了团,第二年终于当上了兵。 在新疆服役期间,李未平表现突出被提干,组织准备再给他提一级时,李达知道了,特意给部队打招呼:“要对他更严格一些,多考验考验。” 李未平转业时想回陕西,也被爷爷否了,最后留在了新疆。 有人说李达不近人情,可仔细想想,他守的是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底线。 宁都起义时,他和17000多名国民党官兵一起投诚,那些牺牲的战友把命都交出去了,不是为了让他的后代享受特权的。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穿着草鞋翻雪山过草地,多少人倒在了路上。他们用命换来的江山,不是给某个人或某个家族的。 李达心里清楚,权力是人民给的,不是自家的私产。一旦开了口子,今天给儿子安排工作,明天给孙子走后门,那些为革命牺牲的人不是白死了吗? 这种自律是骨子里的,不是做给谁看,而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也从不在家里摆军功章,那些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都锁在箱子里。在他看来,这些荣誉属于所有牺牲的战友,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 李达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权为民所用”。他的丰碑不需要大理石,因为早就立在了老百姓心里。 信源:上将李达:严以律己、一心为公的典范——人民网

0 阅读:112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