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时任远征军连长的刘运达,看上了一位日本女战俘并且娶她为妻,33年后,他陪同妻子远赴日本探亲的时候,才发现对方居然是日本亿万豪门的千金大小姐,而且还是唯一继承人…… 1945年,抗日战争已经打到了最后关头。刘运达当时是远征军新一军的上尉连长,跟着部队在缅甸丛林里跟日军死磕。 3月,刘运达他们团攻克了一个叫“拉因公”的日军据点。打扫战场的时候,俘虏了十几个日本人,里面只有一个女的,是个随军护士。 当时的团长乔明固,恨透了这帮侵略者,下令全部枪毙。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运达站了出来。他跟团长求情说:“团长,她是个护士,手上估计没沾过中国人的血。咱们部队现在也缺医护人员,不如让她戴罪立功,照顾伤员?” 团长看了看刘运达,又瞧了瞧那个女战俘,笑了笑,摆了摆手,算是默许了。 这个被救下的日本女护士,名叫大宫静子,那年才18岁,刚从医学院毕业就被征召上了战场。她亲眼见过战争的残酷,对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早就充满了厌恶。 在后来的相处中,刘运达发现这个姑娘不仅长得俊俏,心地还特别善良。而对于大宫静子来说,刘运达这个中国军官,就是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救命恩人。两个人,就在那片异国的战场上,慢慢走到了一起。 战争结束后,刘运达带着大宫静子回了国,结为夫妻。 为了避开闲言碎语,刘运达带着妻子辗转来到了四川一个叫白沙镇的地方隐居。大宫静子为了彻底融入这里,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莫元惠。她努力学说四川话,学着像当地妇女一样生活、劳动。 时间一长,乡亲们也慢慢接纳了这个“外来媳妇”。莫元惠给刘运达生了两儿一女,一家人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也算和美。 然而,生活并没有一直眷顾他们。大儿子刘崇富在一次拉条石时,板车翻了,人被沉重的石条砸中,不幸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莫元惠常常在夜里偷偷抹泪,她不仅思念早逝的儿子,也无法克制地想念远在日本、音讯全无的父母。她以为,这辈子可能就这么过去了,再也见不到亲人了。 1977年,中日关系已经正常化。一个叫大宫义雄的日本老人,作为日中友好协会的会长,带团访问北京。在和咱们的外交部顾问廖承志先生会面时,他提出了一个私人请求:希望中国政府能帮忙寻找他失散了32年的女儿,大宫静子。 线索最终追溯到了当年的远征军201团团长,已经成为洛阳市政协委员的乔明固老先生。老人回忆说,确实有这么个日本女护士,后来嫁给了他手下的一个连长,叫刘运达。 经过多方协查,工作人员最终在四川白沙镇,找到了那个已经改名叫“莫元惠”的大宫静子。 当镇领导和外事办的同志找到街道缝纫组,问出“大宫静子”这个名字时,莫元惠整个人都懵了。她不敢相信,分别三十多年后,还能听到父亲的消息。 得知父亲还活着,并且一直在找自己,大宫静子归心似箭。1978年,她办好了签证,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和丈夫、儿女告别,踏上了回日本的轮船。刘运达站在码头上,看着妻子的船远去,这个在战场上都没掉过一滴泪的硬汉,哭了。他害怕,妻子这一走,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两年后,也就是1980年,刘运达收到了妻子的来信。信里,大宫静子邀请他带着儿子刘崇义去日本团聚,还寄来了一大笔钱买机票。 60岁的刘运达,带着儿子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当他们在东京羽田机场走出通道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刘运达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穿华服、珠光宝气的贵妇人正朝他们挥手。 那张脸,是刻在心里的妻子的脸,但那身打扮,却陌生得让他不敢相认。 还是儿子刘崇义先反应过来,激动地喊了一声“妈妈!”大宫静子冲过来,一把抱住父子俩,眼泪就下来了:“运达,是我,我是你的阿惠啊。” 他们坐上一辆豪华轿车,穿过繁华的东京,最后停在了一座如同皇宫般的巨大豪宅前。 大宫静子挽着丈夫的手,轻声说:“运达,到家了,这是我们的家。” 刘运达这才知道,他的老岳父大宫义雄,是日本金泽市有名的企业家,而他的妻子大宫静子,是这位亿万富翁唯一的继承人。 在日本,刘运达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他不会说日语,也不想学,每天待在那座空旷的豪宅里,心里憋得慌。妻子和儿子忙于家族的生意,他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对刘运达来说,金山银山,也比不上家乡的绿水青山。 豪华的别墅,远不如小镇上那个虽然破旧但充满人情味的家。 1989年,在日本住了快十年后,刘运达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思乡心切,大病了几场。最终,大宫静子陪着他,一起回到了中国,回到了那个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白沙镇。 回到家乡的刘运达,像是鱼儿回到了水里,整个人都精神了。后来有人问他,为啥放着日本的亿万家产不要,非要回来过苦日子? 老爷子夹起一块回锅肉,乐呵呵地说:“在日本,心情不舒畅;在中国,心情舒畅得多!我就想和老朋友们坐坐茶馆,听听川戏,这日子才叫得劲儿!”
1945年,时任远征军连长的刘运达,看上了一位日本女战俘并且娶她为妻,33年后,
趣史小研究
2025-09-23 16:39:35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