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厨房里的“硫必利”,抽动症孩子每周吃3次,养血平肝,清热除烦,跟抽动说再见 其实抽动症没那么复杂,多是肝风内动闹的,若肝血不足、肝火偏旺,就像体内刮起小旋风,带动肢体不自主抽动。 想帮孩子稳住身体,不用总依赖药物,厨房里就有一味天然调理剂,堪称“小硫必利”,每周吃3次,帮孩子养血平肝、清热除烦,慢慢跟抽动说再见! 这个食物就是菠菜! 《本草纲目》记载菠菜能:通血脉,开胸膈,止渴润燥。 菠菜性凉味甘,归肝、胃经,最擅长养血润燥、平肝熄风——刚好对应抽动症孩子肝风内动的核心问题。 肝血足了,就能像给“躁动的肝”浇了一盆温水,把乱窜的内风稳住;同时它的凉性还能清掉肝火,避免孩子因为肝火旺盛出现脾气急、爱发火、晚上睡不踏实的情况。 从现代营养角度说,菠菜富含镁和叶酸,镁调节神经兴奋性,叶酸帮助神经传导,适合脾气急、爱发火、抽动频繁的孩子。 不过食用菠菜时,有两个小细节要注意: 一是脾虚易腹泻的孩子少吃,菠菜性凉,脾胃弱的孩子吃多了容易腹胀、拉肚子,这类孩子可以先少量尝试,观察身体反应。 二是一定要先焯水,菠菜里的草酸会影响钙吸收,焯水1-2分钟就能去掉大部分草酸,后续无论是凉拌、煮汤还是煮粥,都更健康。 菠菜是日常调理的基石,搭配针对性的中医干预,效果会更明显。下面讲个案例:门诊上有个8岁小男孩,患抽动2年了,总挤眼睛、皱鼻子、突然耸肩、甩胳膊、清嗓子等。 吃了一段时间西药,效果时好时坏,一停药就复发,家长就想试试中医,找到了我。 刻诊:孩子脾气特别急,一点小事就哭闹,晚上睡不踏实,总翻来覆去,吃饭也挑食,脸色偏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细。 这正是典型的肝风内动问题。 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就容易出现肢体抽动。肝火旺盛,心神不宁,孩子才会脾气急、睡不好,这些又会反过来加重抽动。 针对小宇的情况,我组了一个方: ❖当归、白芍、熟地能补肝血,给肝脏充能; ❖天麻、钩藤、石决明能平肝熄风,减少抽动; ❖柴胡、薄荷、香附能疏肝理气,缓解脾气急、哭闹; ❖浮小麦、焦山楂、黄芪则能健脾益气,形成“补肝-健脾-养血安神”的良性循环。 喝药3周后,孩子晚上睡得踏实了,没那么容易醒了,脾气也缓和了些,不会动不动就哭闹;清嗓子的次数少了,挤眼睛的频率也降低了;很少出现耸肩、甩胳膊的动作。 我根据他的情况调整了药方,让他继续喝药巩固,又过了3个月,家长特意来报喜:孩子的抽动症好多了,老师还夸他进步大。后续又巩固了2个多月,孩子情况很稳定。 其实对抽动症孩子来说,调理的核心就是稳住体内的平衡——肝血足了、肝火降了、神经稳了,抽动自然会慢慢减少。别管是日常食疗还是中药汤剂,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
藏在厨房里的“硫必利”,抽动症孩子每周吃3次,养血平肝,清热除烦,跟抽动说再见
灵松谈育儿
2025-09-24 08:45:4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