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已经排到来年,这句话挂在小米汽车总装线旁的白板上,工位上的工人抬头就能看到。 这行字看着挺提气,生产线上的师傅们肯定干劲十足。订单爆满至少说明市场对小米汽车是真买账,不是雷军在发布会上自嗨。但咱们也得琢磨琢磨,订单排到来年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产能跟不上需求,还是故意搞饥饿营销? 汽车不是手机,产能爬坡要复杂得多。小米作为新玩家,供应链管理、生产工艺、品控流程都在磨合期。现在急着赶产量,万一哪个环节出纰漏,后期召回或者维修的成本可比手机高太多了。传统车企推新车一般会预留足够产能缓冲,小米这么激进的排产计划,质量这根弦能不能一直绷紧,得打个问号。 等车等半年,消费者的耐心能撑多久也是个问题。现在电动车市场每个月都有新车发布,今天看中小米,明天可能就被极氪007或者智己L6截胡。定金能退这条规矩,反而让订单水分变大了——很多人可能同时锁了好几个品牌的订单,最后哪家先交付就提哪家。白板上那个“来年”的交期,说不定正悄悄变成客户流失的倒计时。 还有个细节挺值得玩味:小米汽车现在主打高配车型走量,这策略和手机时代如出一辙。但汽车消费群体比手机用户理性得多,中低配版本如果迟迟不交付,可能会错失更大的市场份额。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顶级加速和智能驾驶多花十万块,很多人买车就看中实用和性价比。 其实最考验小米的是交付后的口碑发酵。前一万台车要是能做到零负面舆情,后面订单就能形成滚雪球效应;可万一早期车主爆出严重品控问题,现在排队的订单说退就退。汽车圈里高开低走的例子不少,威马当年开局也挺风光,后来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代工模式也是个双刃剑。北京工厂虽然标准高,但毕竟不是自家百分百掌控。合作方的人力调配、零部件供应万一出问题,小米的交付计划说崩就崩。看看蔚来江淮工厂当年的磨合经历就知道,代工模式要跨过的坎儿多着呢。 “订单排到来年”这块白板,现在看着是军令状,过段时间可能变成压力源。工人抬头看见的是业绩压力,管理层低头琢磨的该是怎么把这份热度转化成长期竞争力。毕竟造车是马拉松,现在才跑完第一公里。小米汽车犹豫期 小米汽车实图 小米汽车订单量 小米汽车产量 小米汽车提车 小米汽车提车记 小米订单量 小米汽车宣传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订单已经排到来年,这句话挂在小米汽车总装线旁的白板上,工位上的工人抬头就能看到。
甜美少女心
2025-10-01 07:36:1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