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沉默七天后,一向在“一中问题”上表态谨慎的欧盟,这回也彻底撕下伪装,开始在涉华主

沉默七天后,一向在“一中问题”上表态谨慎的欧盟,这回也彻底撕下伪装,开始在涉华主权问题上“走钢丝”。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发言人,在2025年10月7日通过电子邮件声明,声称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仅涉及“代表权转换”,并强调决议未出现中“台湾”一词,试图将台湾问题与决议脱钩。 这一举动打破了欧盟数十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谨慎,将中欧关系推向危险边缘。 中国外交部随即召见欧盟驻华使节提出严正抗议,多项反制措施已进入启动倒计时。 欧盟这种策略与美国近年来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形成呼应,只不过,欧盟的表述更为隐晦。 声明特别强调,“鼓励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实则是在不直接否认一中原则的前提下,为提升欧台实质关系预留空间。 从时机选择看,欧盟的摊牌经过精密算计,10月初正值联合国大会期间,各国代表齐聚纽约,欧盟选择此时发声意在最大化国际关注度。 声明发布前一周,欧盟委员会刚宣布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将经贸施压与政治挑衅捆绑操作的意图明显。 联合国2758号决议自1971年通过以来,其法律内涵从未受到主流国际社会质疑。 决议明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意味着中国对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境行使主权。 欧盟多个成员国在1970年代与中国建交时,均在联合公报中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 欧盟当前的转向,背离了自身历史立场。 2008年欧盟发布《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文件时,还强调“台湾问题应在一个中国框架内解决”。 如今却效仿美国玩起文字游戏,这种倒退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密切相关。俄乌冲突后欧盟安全依赖加深,被迫在亚太议题上向美国靠拢。 2025年,中欧贸易额预计突破9000亿欧元,但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同步扩大。 在电动车、光伏等领域,欧盟企业面临中国产品的激烈竞争。 通过打“台湾牌”,欧盟试图在经贸谈判中获得筹码,这种策略与2021年立陶宛操弄台湾议题时如出一辙。 中国也不是没办法,欧盟无人机产业80%的电机依赖中国供应,稀土永磁体进口依存度达95%。 若中方启动出口管制,欧盟的绿色转型和国防项目将遭遇重创,2024年立陶宛事件已证明,中国有能力通过经济手段让挑衅者付出代价。 欧盟27个成员国对华立场存在显著差异,意大利、匈牙利等国明确反对激化台海矛盾,德国法国则试图在价值观与经济利益间保持平衡。 东欧国家由于安全依赖美国,更倾向对华强硬。这种内部分歧导致欧盟难以形成连贯的亚太战略。 欧洲议会在其中扮演激进角色,2024年欧洲议会通过“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报告时,赞成票 中国的反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更在国际法层面构建防线。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已向国际法院提交法律意见,重申2758号决议的全面效力。 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的过往意见,成为中国的重要依据,该机构多次出具文件确认“台湾作为中国省份无独立地位”,这些官方记录成为驳斥欧盟新解构的有力武器。 欧盟的下一步选择取决于三重因素:美国中期选举后对台政策是否调整、欧盟理事会能否协调成员国立场、台海局势意外升级的风险评估。 全球南方国家的态度成为新变量,东盟已集体表态支持一中原则,非洲联盟重申不干涉内政原则。 欧盟若执意挑战国际共识,可能在其传统影响力区域遭遇反噬。 中国在表明反制决心的同时,仍保留对话空间,欧盟能否在战略自主与联盟义务间找到平衡点,取决于其能否认清历史潮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