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生产,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车辆乘员和其他军事人员的个人防卫武器。它于1980年投入使用。 80式是通过对进口德国选择性射击M712“Schnellfeuer”版毛瑟C96 “扫帚柄”半自动手枪的各种中国仿制品的设计进行改进和升级而设计的,该手枪于1930年代在中国生产和使用。 内部设计源自基本的毛瑟枪机,枪管有轻微的后坐力,使轻质枪机下方的锁定件脱离接合,并借鉴了后来的威斯汀格(而不是尼克尔)选择器机构。 C96 的轮廓与家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弹匣位于扳机前方,枪管细长,击锤外露。该手枪有一个永久不受调节的瞄准器,距离为 50 m(连发射击时的最大有效距离)。选择器允许单发或自动射击。据信循环速率约为每分钟 850 发。当连发射击时,预计枪套/枪托或替代金属肩托将连接到握把背面的槽中。手枪握把本身的形状比传统毛瑟C96的“扫帚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另一个细微的差别是弹匣略微向前倾斜,旨在提高供弹可靠性。 80 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发,并于 1980 年投入使用。它的目的是为坦克乘员等服役人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足以作为标准装备携带的单兵武器。虽然没有突击步枪的射程或威力,但它的卡宾枪形式比简单的手枪更精确,同时还具有自动射击的潜力。 20世纪30年代,扫帚柄手枪在中国备受推崇,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