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重新回到大众视线,拿到炙手可热的英伟达10亿美元投资,可不是因为黄仁勋怀旧。黄仁勋野心勃勃,希望为美国拿下“6G战场”。
10月29日,华盛顿,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万众瞩目的GTC大会宣布,以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当天,诺基亚股价暴涨22%,英伟达市值顺势冲顶5.0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家“五万亿”公司。

英伟达入股诺基亚
过去两个月,英伟达投资了好几十家公司,给AI企业领头羊、发明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OpenAI的投资额高达1000亿美元;相比之下,投向诺基亚的10亿美元就有点“洒洒水”。
10亿美元金额“虽小”,意义却相当远大。再怎么投资OpenAI,英伟达卖的也还是GPU,但投资诺基亚,意味着英伟达要掌握“通信”主导权——通信不是硬件,而是硬件与人类世界的交互和连接,再往大了说,这是人工智能时代“万物互联”的权力。
5G时代由中国华为主导,6G时代,黄仁勋想把主导权“拿回美国”。
01
一雪前“耻”
英伟达每年都会召开GTC大会,全称GPUTechnologyConference,也就是GPU技术大会,近几年更成了“AI风向标”。
今年的GTC大会却很异样。
10月29日,GTC大会破天荒没在英伟达的诞生地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而是搬到了首都华盛顿。离白宫这么近,黄仁勋的发言也显得非常忠诚:没有特别强调GPU技术不说,反而大肆宣传“家国情怀”,如何“令美国再次伟大”。
前两个月的大手笔投资,包括投资50亿美元给“全村的希望”英特尔,都是英伟达推动产业融合、维持美国科技领先地位的最好证据。而此次投资诺基亚,更是“抢跑”6G、夺回美国通信霸主地位的爱国之举。

2025年9月,英伟达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
在通信领域,美国称霸多年。从铁路网、海底电缆、无线电传输一直到互联网、金融系统,国际通信的协议、标准一直由美国牢牢把持,一手塑造了“信息资本主义”的天罗地网……
直到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掌握近41%的5G标准专利,华为以32%的份额位居全球5G设备市场第一。
因此,“雪耻”就显得很重要,而单靠英伟达自己又办不到。
诺基亚手机11年前就成了“时代的眼泪”,被苹果及其模仿者打得丢盔卸甲。2014年,诺基亚将手机业务卖给微软,微软折腾了几年WindowsPhone也败下阵来,而诺基亚已经将业务重心转向网络基础设施(如光网络、IP路由)、移动网络(5G设备)、云与网络服务、专利授权和技术研发。
不要以为诺基亚过得不好。
2025年上半年,诺基亚营收约93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大涨31.58%;靠着从2G到5G的庞大专利组合,每年获得近5亿欧元的专利授权收入——躺着什么也不干,一年也能拿5亿欧元。

诺基亚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净利润12.84亿欧元
诺基亚的法务部就相当于营收部门,靠起诉大公司“侵权”赚钱。诺基亚早年起诉苹果,拿到每年坐收1亿欧元的专利费;起诉三星,每年进账2亿欧元;今年还起诉中国汽车公司吉利,索要每车49元的专利费,坊间都把诺基亚叫做“专利流氓”。
论5G专利,诺基亚也有不少。截至2025年,诺基亚手握3000多项5G核心专利,占全球总量的12%,仅次于华为和三星,覆盖从基站芯片到通信协议的全链条技术。
论设备,诺基亚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份额为13%,仅次于华为,排名第二。其中,诺基亚在除中国市场之外的市场份额为17%,排名第二;在除北美市场之外的其他市场,诺基亚市场份额为12%,排名第三。
AI时代的数据中心特别需要光网络设备,诺基亚2024年以23亿美元收购了加州公司英飞朗(Infinera),从而在北美市场站稳了脚跟。
对于又“红”又专的英伟达来说,联手“世界排名第二”、150余年历史的芬兰公司诺基亚,是(替美国)实现下一个十年AI霸主的最佳选择之一。
02
技术互补
英伟达与诺基亚的技术合作,黄仁勋是这么说的:“双方将基于英伟达平台研发商用级AI-RAN(RadioAccessNetwork,无线接入网)技术,为边缘侧AI设备和应用提供底层支持。”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黄仁勋想打造AI时代的“物联网”。其实“物联网”的概念与应用,中国已经实践了很多年了,光是“物联网大会”就举办过七八届,只不过那时AI的能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强。
黄仁勋自己也使用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亚马逊云服务(AWS)。他指出,亚马逊云在互联网上构建了云计算系统,而英伟达想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做同样的事情。
亚马逊云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它在全球38个地理区域里建了120个数据中心,确保高可用性和低延迟性;其次,服务种类多,计算、存储、数据库、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云计算场景全都包括在内;最后,用户按需付费,丰俭由人。

亚马逊云服务的愿景:构建全球最实用的AI智能体最佳平台
同理,英伟达想把自身的AI芯片,放进诺基亚的通信设备里,从而让某一区域内的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智能眼镜等AI硬件统统带上“大脑”,实现无线通信的“端侧”云计算。
RAN听起来比较抽象,其实就像是人体内的“毛细血管”,负责收集附近智能设备的数据。RAN的往上一层,是连接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中小血管,负责将来自多个基站的数据汇总、处理、分流。再往上就是骨干网,类似于“主动脉”。
传统RAN是静态的,而AI-RAN相当于“装上了大脑”,可以根据当前地区的网络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也就是说,每家每户的AI硬件,“大脑”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几公里外的诺基亚设备里。
对于行业而言,AI-RAN的频谱效率更高,耗电量更低;对于消费者而言,AI-RAN还能调配基站配置,提高网络速度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用户提供算力服务——所有端侧的硬件都可以增加更加本地化、更加及时的“功能”。

英伟达部署AI-RAN
此外,英伟达与诺基亚合作,也是想补齐自己光通信的短板。
据说,之前英伟达用256块HopperGPU互联失败,其原因就是光通信技术出了问题。
通过投资诺基亚,英伟达不再满足于做GPU的提供者,而是开始向“下一代智能网络+边缘计算+AI基础设施”的平台供应商身份进发。
03
6G争夺战
如果把6G网络看成是一个“智能城市”,那么这座城市应该具有瞬间送达的物流,零事故的自动驾驶汽车,按需供给的能源,虚实结合的公共生活等等,而AI-RAN就是这座城市的智能中枢,一方面,公共资源依AI高效调度,一方面,每个市民都可以随时调用AI能力。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使用AI服务,可能像打开自来水龙头那么简单方便。
争夺6G的实质是争夺其“智能中枢”,也就是AI-RAN这个架构。
在这方面,中国企业算得上百花齐放。
华为在2022年就提出了IntelligentRAN架构,初步构建“单域自智、跨域协同”的智能网络框架。2024年,华为还推出基于“感知—分析—决策—执行”闭环的HANA架构。这些架构和AI-RAN只是名字不一样,做的东西是一样的。
今年9月,华为完成5G-A关键技术RANAI的相关技术验证,围绕AI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网络性能与用户体验的提升。

2025年《5GRAN竞争力评估报告》华为居榜首
中兴有AIRRAN(AIReshapedRAN)侧重先为每一个网络节点(基站)装上“边缘大脑”。它优先确保单站层面的智能化水平和实时决策能力,通过夯实底层算力基础来实现网络性能的显着提升。
中国移动与亚信科技曾联合发布AI原生RAN基站方案,强调“一体设施+智能编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基站算力动态共享和内生边缘大模型服务,还将“共同推动AI原生RAN基站在能源、矿山、教育、卫星互联网等行业的规模化落地应用”。
此次GTC大会的开头,黄仁勋之所以强调“当下美国的通信技术建立在不安全的基础之上”,潜台词就是5G时代中国企业主导权更强,制定了大量的行业标准,导致美国企业“不安全”。他近年频繁夸赞华为,也是看到了华为通信技术上的持续优势,这些优势将延续到6G时代。
因此,6G的赛道上,英伟达出手绑定诺基亚,取长补短,明面上,是“帮美国”抢回技术主导权,暗地(也不算暗)里是要做AI时代的巨无霸。
连搞了人形机器人、市值才1万亿美元的特斯拉都敢说自己市值“将达到20万亿美元”,市值5万亿美元的英伟达总不见得更保守。
作者|荣智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