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上海,一位80岁孤苦无依的阿婆,和侄女协商,若侄女为她养老送终,她就赠予侄女一套

上海,一位80岁孤苦无依的阿婆,和侄女协商,若侄女为她养老送终,她就赠予侄女一套房子和42万存款。谁承想,最后阿婆不仅惹了一肚子气,还折损了钱财。 据江西旅游广播10月31日报道,王大妈的老伴儿走了以后,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孤单。 都说人老了怕摔,王大妈就结结实实地摔过一次,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硬是熬了三天才摸到手机打了求救电话。 就是这次经历,让她彻底怕了,她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人在身边照顾着,不然哪天真出了事,可能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走了。 王大妈不是没想过请保姆,可她打听了一圈,住家保姆一个月开口就要七八千,她手里那40多万存款,掰着指头算算,连五年都撑不下去。 更何况,保姆毕竟是外人,能不能真心待她,会不会惦记她剩下的这点家当,这都是未知数,思来想去,她把希望寄托在了亲戚身上,想到了那个在清明节见过一面的侄女王女士。 侄女当时那句“以后有难处就找我”,成了王大妈心里的一根救命稻草,于是,王大妈就把侄女请到家里,把自己的家底——房产证和存折都摊在了桌上,说出了那个沉重的托付:只要你给我养老送终,这些就全是你的。 这个提议,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套上海的房子,加上几十万现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侄女王女士当场就答应了,话说得特别好听,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把姑妈伺候得妥妥帖帖,王大妈也是个实在人,看侄女答应得这么爽快,就立马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 她先是跟着侄女去银行,把账上所有的钱,一分不留地转给了侄女,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去房产中心,把自己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过户到了侄女儿子,也就是她侄孙的名下。 办完手续那天,看着存折上归零的数字,王大妈心里五味杂陈,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一种把身家性命都交出去的不安,但她选择了相信亲情。 可惜,现实很快就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侄女搬进来之后,一开始那几天确实还像那么回事,家里热闹了,一日三餐也有人做了。 但好景不长,矛盾很快就出现了,王大妈觉得侄女做的菜太咸,说了几次对方也不改,晚上起夜想喝口水,喊半天侄女才不耐烦地从沙发上起来。 最让她寒心的是,有一次她感冒发烧,浑身难受,侄女就扔给她一盒退烧药,自己扭头就出去跟朋友吃饭了,玩到半夜才回家。 这下王大妈彻底心凉了,她想不通,自己把房子和钱都给了你们,难道就换来这样的照顾?她忍不住跟侄女吵了起来。 可侄女那边也觉得委屈,觉得自己每天做饭洗衣,已经尽力了,是姑妈太难伺候,饭硬了不行,软了也不行,简直没法弄。 就这么吵了几次,亲情那点本就脆弱的联系,在日常的琐碎和摩擦中被消耗得一干二净,终于,在住进来的第28天早上,侄女收拾东西走了,留下一句“这活我干不了”,把一个烂摊子扔给了王大妈。 空荡荡的房子,还是那个房子,但房本上已经不是自己的名字了,银行卡里,也早就空了,王大妈越想越气,自己掏心掏肺,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她不甘心,最后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把侄女和侄孙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还钱还房,法庭上,侄女和她儿子的说法,更是让人听了火大。 他们辩解说,自己已经尽力照顾了,是王大妈自己太挑剔,侄孙小王甚至说,当初约定的只是给老人“办后事、扫扫墓”,根本没想到还要贴身照顾生活起居。 这话一说出来,别说王大妈了,估计连法官都听不下去了,几百万的财产,就换来死后扫个墓?这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这明显就是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等。 一些网友评论说得特别直接:“这不就是图人家的钱和房子吗?目的达到了,照顾老人嫌麻烦,就找借口跑了,吃相太难看。” 还有人说:“28天赚17万,这钱也太好挣了,简直是无本万利。” 这些评论虽然尖锐,但也道出了很多人最直观的感受,这起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 侄女一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显然是动了歪心思,他们可能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履行“养老送终”这个沉重的承诺,而是抱着一种“先拿到手再说”的投机心理。 最终,法院的判决还是维护了正义,法院认为,王大妈赠与巨额财产的行为,是附带了“养老送终”这个条件的,现在条件没完成,赠与自然可以撤销。 所以判决侄孙必须把房子还给王大妈,侄女也要返还大部分存款,不过,法院考虑到侄女在这28天里确实也付出了一些劳力,产生了一些生活开销,就从中扣除了17万元作为补偿。 这个结果,虽然帮王大妈追回了大部分财产,但她依然损失了17万,更重要的是,她那颗被亲情伤透了的心,恐怕很难再愈合了。 这件事也给所有面临同样困境的老人敲响了警钟,想要“以房养老”或者“以产换养”,光靠一句口头承诺是绝对不行的,毕竟,人心隔肚皮,亲情在金钱面前也未必靠得住。 信源:江西旅游广播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