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清野史看评论说宝玉喜欢吃胭脂是因为他是玉玺,我鸡皮疙瘩直接起来了!《红楼梦》到底还要埋多少伏笔,这真的是人能写出来的小说吗?人类对《红楼梦》的开发程度还是太少了! 其实这个野史说法,我一开始也只是抱着吃瓜乐子人的心态看的,但越琢磨越觉得震撼——如果这是真的,能对上书中好多之前想不通的细节!就说宝玉的大名,书中数次提他“宝玉”只是小名,却从没写过大名,最有可信度的说法是叫“贾璋”!要知道王夫人生的另外两个孩子叫“珠”和“元春”,三个名字连起来正好是“朱元璋”,再结合清朝文字狱的背景,这字根本不敢明着写,妥妥呼应了“假语存,真事隐”(贾雨村、甄士隐的谐音)的手法,连“大名(明)没了”的隐喻都藏得严丝合缝,璋本身也有宝玉的意思,太绝了! 还有宝玉出生口含的通灵宝玉,哪里是普通玉石,分明暗指“国”;黛玉的“另一半”不在了,正是暗示一半江山丢失的南明,原来宝玉+黛玉才是“四角俱全”的完整寓意,小时候看不懂玉为啥那么金贵,现在一下子豁然开朗!更绝的是蒋玉涵、袭人的隐喻:蒋玉涵是装玉玺的盒子,却被随意玩弄、想要出逃,和宝玉一见如故互换信物,宝玉还因他受难挨打,可他终究只是盒子不是玉玺;袭人是包裹玉玺的布料,所以和宝玉有肌肤之亲,最后又嫁给蒋玉涵,后来宝玉去紫檀堡避难,盒子、包裹、玉玺齐活,细节直接拉满! 再往深了挖,这本书根本不只是哀悼明朝兴衰那么简单,最深的伏笔是暗示清朝取代明朝的脉络!贾府对应明朝,被外部攻击时遭贾雨村致命一击,这不正好对应明朝被清朝和李自成打得风雨飘摇时,受过明朝恩惠的洪承畴反戈一击吗?在清朝建立近百年时,敢这么写简直是把风险拉到顶,也难怪当年会被禁书!最后宝玉不肯做官,还大骂攀附新朝的人,试想下日军侵华时有人去伪政府任职,就能懂宝玉那份愤怒和无奈了。 这些伏笔环环相扣,越品越觉得后背发凉,原来《红楼梦》藏着这么多惊天秘密!你还知道哪些《红楼梦》的神仙解读?来评论区分享一下,一起开开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