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晚上做梦太多不是压力大?中医:这是心血不足的信号 晚上一沾枕头就“放电影”,梦里

晚上做梦太多不是压力大?中医:这是心血不足的信号 晚上一沾枕头就“放电影”,梦里追着跑、算报表,醒了比没睡还累?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压力太大了”,但中医提醒,做梦太多未必是压力独有的锅,更可能是心血不足给身体发的信号。这种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正在悄悄偷走我们的好睡眠。 首先得明确,做梦本身是正常生理现象,每个人每晚都会经历约2小时梦境。真正的“多梦”是睡眠不实、梦境纷纭,醒后头昏神疲,且每周至少3次、持续3个月以上。很多人把它和压力画等号,却没发现有些多梦和情绪无关,反而和身体的“血”有关。 从西医角度看,多梦和大脑的“过度觉醒”密切相关。这类人群的杏仁核、海马等脑区存在功能异常,即使身体休息了,大脑皮质仍处于活跃状态。就像一台没关紧的收音机,即便调低音量,杂音也会断断续续干扰睡眠,梦境就是这些“神经杂音”的具象化表现。 而中医的“心血不足”,恰好能解释这种西医机制的根源。心主血脉又主神明,血液是心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当心血亏虚,大脑和心神失去濡养,就容易像没吃饱的孩子一样“躁动不安”,反映在睡眠上就是多梦易醒。40岁左右的女性尤其常见,长期月经量多或节食减肥,都可能让心血“入不敷出”。 有位上班族曾连续半年被多梦困扰,以为是加班太累,直到出现心悸、面色苍白才就医。检查发现她血红蛋白偏低,并非单纯的心理压力,而是心血不足导致的睡眠障碍。调整饮食、补充气血后,她的梦境渐渐变少,晨起也终于有了神清气爽的感觉。 除了多梦,心血不足还会发出其他信号。白天头晕眼花、指甲脆弱无光泽,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都是典型的血虚表现。这些症状叠加时,千万别再硬扛,更不能随便吃艾司唑仑等安眠药,否则可能掩盖真实病因。 预防和改善这类多梦,从生活细节入手最有效。饮食上多吃红枣、菠菜、瘦肉等养血食物,避免睡前喝浓茶、咖啡刺激神经。中医认为“久视伤血”,睡前刷手机不仅伤眼,更会间接耗损心血,建议提前1小时关掉电子设备。 规律作息对养血至关重要,长期熬夜会让心血消耗加速,形成“多梦—熬夜—更虚”的恶性循环。每天固定23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睡眠,能让身体有足够时间“造血”和“养神”,这比任何助眠方法都基础。 适度的放松训练也能帮上忙。睡前试试腹式呼吸,慢慢吸气时让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紧,重复几分钟就能舒缓神经。这种简单的方法能降低大脑的觉醒程度,减少梦境的活跃度,让睡眠更沉稳。 值得警惕的是,长期忽视心血不足型多梦,危害远不止疲劳。它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还可能诱发焦虑情绪,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别等到白天昏昏沉沉影响工作,才重视身体发出的预警。 区分压力型和心血不足型多梦有个小技巧:压力大的梦多和现实困扰相关,而心血不足的梦往往杂乱无章,醒后伴随身体乏力。如果是后者,就该从“养血”而非“减压”入手调理。 生活里没有无缘无故的多梦,每一次睡不安稳都是身体的提醒。把“补血”融入日常饮食和作息,给心神足够的“营养”,那些扰人的梦境自然会渐渐退场,每晚都能拥有踏实安稳的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