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大儒开始为我辩经了?近日看视频,三个法国专家正在为我们辩经。 西方舆论圈最近冒出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三位法国专家公开为中国 “辩经”,这话可不是我编的,11 月 12 日网易新闻就报道了这事儿,底下评论都吵翻了。 这三位专家里有法国乐天 CEO 塞德里克・杜福尔,还有席勒研究所的国际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另一位是参与撰写法国议会中欧关系报告的索菲亚・奇基鲁。 他们聊的不是空泛的大道理,全是实打实的观察 —— 说中国的体制能高效推进长期计划,像提前几十年布局新能源汽车这种操作,西方根本学不来。 还提到中国文化里的集体协作精神,特别适配现代工业生产。 甚至直言中国人现在的创新能力甩西方一截,因为全产业链在手,最懂市场需求。 这话放十年前简直不敢想。 我前年去巴黎参加经贸展会,当地商人还围着问 “你们的产品是不是仿冒的”,今年再去,不少人拉着我打听怎么代理中国的新能源设备。 前后对比太明显了,不是我们嘴甜,是产品和实力真的让人家变了态度。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们的 “吐槽”—— 说德国人精明,早就搭中国的船 “再造了一个德国”,法国人跟着美国后面起哄,纯属吃亏不讨好。 这话戳中了欧洲的痛处。 2025 年 7 月中国网报道过,法国议会一份 153 页的报告直接骂欧盟对华政策 “太依赖美国”,搞贸易对抗最后坑的是自己。 这种 “辩经” 不是心血来潮。 法国汉学家高大伟 10 月 27 日在央视网发文,说中国 “十五五” 规划给全球经济注入了确定性。 要知道现在欧美企业最怕啥?就是政策朝令夕改。 中国能给出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对他们来说就是定心丸。 对比下美国那边的论调就更有意思了。 10 月 29 日京报网说,有美国学者在《华盛顿邮报》写文章,诬告中国用贸易 “霸凌” 美国,结果 200 多条留言全在骂他颠倒黑白。 有网民直接调侃:“这文章是提前过愚人节吗?” 谁在搞单边制裁,谁在真心合作,明眼人都看得懂。 不过咱们也别光飘在天上。 三位专家里有人提了句大实话:中国创新多,是因为扎根制造业一线。 这话戳中要害了。 我认识个做芯片的朋友,前两年跟风搞 “轻资产模式”,把生产环节外包,结果没多久就跟不上市场需求了。 后来把工厂迁回国内,才重新抓回主动权。 西方专家愿意替咱们说话,本质是利益在驱动。 2024 年中欧贸易额快到 8000 亿美元了,中国对欧盟投资还超过了欧盟对华投资。 生意做到这份上,再睁着眼睛说瞎话,就是跟自己钱包过不去。 佩里莫尼 2024 年 1 月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时就说过,中国是 “充满机会的沃土”,这话现在听着更实在了。 人家帮着 “辩经” 固然爽,但咱们得拎清楚。 就像有人夸你做饭好吃,你不能光得意,得琢磨明白是食材好还是火候到位。 三位专家说的体制优势、文化基因,确实是咱们的底气,但能落地还是靠踏踏实实搞生产、搞创新。 要是哪天制造业跟不上了,再好听的夸奖也会变味。 现在欧洲内部明显分裂了,一边是跟着美国喊 “去风险”,一边是像这三位专家一样呼吁务实合作。 中欧峰会马上要开,这份 “辩经” 更像欧洲内部的 “求助信号”—— 想搭中国发展的快车,又拉不下脸直说。 咱们不用太在意别人怎么夸,继续把自己的事做好,自然有人愿意站出来说公道话。 信息来源: 京报网——2025-10-29 这种涉及中国的荒诞谬论,欧美网民看不下去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