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国用20年高速发展,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大国,老邻居越南不禁信心爆棚:“中国能用

中国用20年高速发展,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大国,老邻居越南不禁信心爆棚:“中国能用20年超美,我也可以。”   2017年,彭博新闻社一篇《谁是世界头号经济体?不是美国》的文章,让不少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文章里说,要是按市场汇率算:美国好像还是第一,但这算法其实不准——不同国家物价差太多,中国的东西普遍更便宜,GDP被少算了不少。   就拿大家熟悉的巨无霸汉堡来说,美国的价格差不多是中国的1.8倍,按这个比例调一调,中国经济的体量其实早就超过美国了。   更实在的是硬实力,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十年前就超过美国,出口规模比美国多出三分之一,有机构甚至预测,照这个势头,不到20年中国经济规模能达到美国的一倍。   经济走强的同时,中国的科研实力也悄悄跑到了世界前面。   《南华早报》曾援引瑞士《前沿》杂志CEO弗雷德·芬特尔的话,2024年中国研究人员发表了110万篇论文,美国只有88万篇,差距还在变大。   医学领域中国论文占比超50%,能源研究占了35%,都是全球领跑的水平。   芬特尔说得直白:中国现在不只是科研数量多,专利这些高质量成果也超过了美国,已经是实打实的科学出版和产出领导者。   像中南大学李海龙教授的绿色固氮研究、西安交大田文喜教授的核技术突破,还有投入巨资研发的生成式水印技术,都是能改变行业格局的硬成果。   这些成绩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中国这二十多年的发展速度,让邻居越南动了心:他们觉得中国能靠二十多年追上美国,自己说不定也能走这条路。   越南政府很快拿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国家战略草案》,目标是:   2025年前搞出5家市值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2030年翻到10家;研发投入要占到GDP的1.5%,工业领域的专利数量得挤进全球前30。   为了学经验,他们还专门派代表团来中国取经,把中国过去十五二十年的路当成了教科书。   可真要做起来,越南才发现现实和目标差得远。   越通社去年报道的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研发投入占GDP才0.43%,连自己目标的三分之一都没到,比中国和周边东南亚国家都低不少。   更关键的是企业没跟上,75%的受访企业都没搞懂开放式创新是怎么回事,连创新的动机都不明确。   对比中国完善的科研出版体系、企业主动创新的氛围,越南这套“学来的蓝图”,暂时还没法落地。   很多人会问,既然中国能做到,越南照着走不行吗?其实中国的崛起,从来不是靠单一招术,而是一套别人学不来的“组合拳”。   最核心的是投入和生态的配合,中国不光是常年砸钱搞研发,还攒出了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从零件加工到成品组装全能干。   政策也一直稳着发力,慢慢就形成了“投钱出成果、成果变产业、产业再投钱”的循环。   芬特尔提到中国建了自己的科研期刊和平台,这就是生态成熟的信号,不是想建就能建起来的,得有足够的成果撑着才行。   人口和市场的底子也很重要,中国十几亿人口不光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更撑得起一个超大规模市场。   新技术、新产品出来,能快速找到用户试错、迭代,这是小国家没法比的。   就像卡塔尔、卢森堡这些国家,人均收入很高,但人口太少,再有钱也没法转化成综合国力。   中国正好相反,庞大的人口基数让经济和科技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越南的问题,就是把中国的复杂路径想简单了,以为定个目标、学个形式就行。   可研发投入的差距不是一年两年能补上的,企业创新的意识也不是靠政策就能马上培养起来的。   更关键的是,越南的人口规模和产业链完整度,跟中国差得太远,没法复制中国“规模效应”的优势。   真要发展,与其盯着中国的脚印走,不如找自己的优势——比如依托区位承接产业链细分环节,在特定领域做精做专,再慢慢补研发和教育的底子。   真正的发展从不是复刻别人的脚印,而是在自己的土壤里种出果实。   中国的奇迹,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政策连续、全民发力、精准踩准每一个时代节点的结果,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越南要想走出自己的路,最先该解决哪个问题? (信源:越南有自信了,“中国用20年超美,我也行”——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