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除了“卖油”还要“卖电”,“三桶油”加码售电业务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何一华李未来北京报道

石油巨头纷纷瞄上售电市场。

11月17日,中国石油集团电能有限公司(下称“中油电能”)揭牌。该公司前身是2016年9月成立的大庆油田售电有限责任公司,重新揭牌后,将扮演清洁能源服务商和中国石油售电品牌的角色。

记者注意到,不久前,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在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完成注册,成立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销售公司并取得电力市场交易资质,正式进军售电领域。

11月18日,《华夏时报》记者就此邮件联系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石油企业布局售电业务意在转型,由于新能源车对石油的冲击,石油消费在近几年达峰,转型也就势在必行。而油车加油电车充电,所以往售电方向走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油企“触电”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油电能成立于2017年10月,注册资金50亿元,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代表中国石油建设运营管理“中国石油统一购售电平台”。

中油电能的前身,则是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于2016年9月成立的大庆油田售电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中石油系统最大的综合性电力企业。根据有关报道,其发电量长期占据黑龙江省的三分之一还多。

经过多年发展,中油电能已成为拥有全国最大的企业电网和中国石油最大的企业自备电厂。截至2025年1—8月,中油电能统一购售电平台代理交易电量超680亿千瓦时,代理47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参与市场交易。

在中油电能揭牌之前,中国石化也正式进军售电领域。

今年10月,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在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完成注册,成立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销售公司并取得电力市场交易资质。据悉,新公司主要负责区域天然气购销和气电“代加工”业务资源供应,构建了气电联营全链条发展模式。

作为“三桶油”之一,中国海油同样布局售电业务。

2020年12月,中海油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其作为中国海油旗下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开展天然气发电项目管理投资及碳资产管理的公司,于2021年7月开始承接中海石油气电集团购售电业务。

对于石油企业布局售电业务,林伯强告诉记者,首要原因就是转型,而油和电又有很多可以结合的地方,比如说加油站可以安装充电桩,从而往新能源方向转型,核心就是通过油和电的结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同时做到节能减排、低碳转型。

记者了解到,油和电的结合方面业内已有尝试。今年4月,中国石化和宁德时代在北京签署了产业与资本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全国换电网络的建设。根据协议,双方计划在今年内建设至少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扩展至10000座。

石油企业相继布局售电业务,政策也是重要驱动因素。

2023年发布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鼓励油气企业利用自有场地建设风光发电项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2025年新实施的《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更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运营商等新主体纳入市场体系,为石油企业盘活油气田、炼厂等场景的分布式资源创造条件。

战略转型

今年以来,“三桶油”的日子并不好过,业绩纷纷下行。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7万亿元、2.11万亿元和3125.0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62.79亿元、299.84亿元和1019.71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三桶油”今年前三季度合计少赚了350多亿元,主要原因是油价下跌。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下行。前三季度北海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0.93美元/桶,同比下降14.3%;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66.73美元/桶,同比降低14.1%。

受此影响,前三季度,中国石油的原油平均实现价格为65.55美元/桶,同比降低14.7%,导致公司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分部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3%至6223.9亿元;中国海油石油液体平均售价68.92美元/桶,同比下跌13.6%,拖累同期油气销售收入同比下降5.9%至2554.8亿元。

主业景气不佳,“三桶油”也相继表态,将加紧非油业务布局,提速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中国石化副总裁黄文生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将围绕“稳油、扩气、推氢、增电、强服”思路,巩固成品油市场份额,加快发展车用天然气和充换电业务,稳步推进氢能交通发展,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中国石油总裁任立新亦在业绩会上强调将推进“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站建设,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炼化节能提效和清洁替代,积极培育CCUS产业链。他表示,公司未来将持续加强优质新能源项目的获取,加大油区及周边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化发展风光发电等清洁电力业务。

中国海油也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公司正加快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并推动CCUS技术研发与示范,致力于构建“油气+新能源”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