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近在努力健康饮食,学习到董老师的这篇关于“控制”饮食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停止

最近在努力健康饮食,学习到董老师的这篇关于“控制”饮食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停止与身体为敌,重建信任关系——————————————————————我的老学员都知道,我一向不主张“控制饮食”。我认为,越是想“控制”饮食,就越会进入一种“不信任身体真实需求”的恶性循环。那种“我得控制、我不能吃”的念头,看似是理智的,其实往往是不可持续的。最近在读 Linda Bacon 的 Health at Every Size,她以大量研究和实证,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应该用“控制饮食”的方法来管理身材,以及为什么这种控制几乎注定会失败。我们生活在一个食物与情绪深度捆绑的时代。我们因为无聊而吃,因为悲伤而吃,也因为开心而吃。庆祝的时候会去餐厅,失恋的时候用冰淇淋来安慰自己;当有人生病或去世时,我们带去炖菜、蛋糕和沙拉,用食物来表达慰藉与支持。食物成了情感的一部分,它陪伴我们,也链接我们与外部世界。这本身没有错。食物本来就承载着记忆与归属感。它的味道能唤起家的安全感,香气能唤醒温柔的回忆。雨天里的一杯热可可,或生日蛋糕上燃起的蜡烛,都让人感到被温柔包裹着。食物能带来快乐与安慰,这一点从未错过。只是,当我们开始依赖食物来麻痹情绪时,一切就变了。因为食物提供的安慰是瞬时而表面的,我们借食物暂停了痛苦,却在吃完后,又收获了新的空虚和罪恶感。我们吃,不再是因为饥饿,而是因为空虚、孤独、焦虑、愤怒或内疚。我们让食物替代对话、取代安慰、掩盖痛苦。身体发出的饥饿与饱足信号逐渐被淹没,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进食,却始终无法获得满足。Linda Bacon 在 Health at Every Size中写道:——"Food doesn’t fix feelings."食物无法真正地修复情绪。它或许能暂时分散注意力,让人“好受一点”,但从长远看,它会让我们越来越依赖、越来越疲惫。每一次借助食物获得的短暂快感,都会被随之而来的罪恶感所抵消。我们常以为这是“吃的问题”或“自控力问题”,但 Bacon 认为,这其实是“照顾自己的问题”。她说:"If you feel drive to eat for emotional reasons, you don't have an eating problem. Nope. You have a caretaking problem."(如果你因为情绪而吃,这并不代表你有饮食问题,而是你没有被好好照顾。)你是否也曾,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想要某种安全感而吃东西?也许是想让自己从紧绷的日子里松口气,也许是下意识地用食物填补一种说不清的空虚。这不是懒惰,也不是放纵,而是一种情绪性的自我保护。但是,当“吃”变成唯一的安抚方式,我们就很难分辨,什么是身体真正的需要,什么是心里在求一个安宁。Bacon 在书里提到,这种“混淆身体与情绪需求”的能力,其实从我们童年就开始被一点点剥夺。她讲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她儿子 Isaac 在婴儿时期,饿了就哭,吃饱了就睡。当胃排空后再度感到饥饿,他又会哭着要吃——这是一种完美的身体节奏。但当他开始吃固体食物后,事情发生了变化。一天,Isaac 吃了几勺胡萝卜泥后便闭上嘴,不再想吃。他姥姥不信,坚持哄他:“再吃几口吧。”她把勺子抵在他嘴边,甚至用“飞机进机库”的游戏诱哄他张嘴。Isaac 坚决拒绝,他的身体在说“我饱了”,但外部的权威在说“你错了”。Bacon 知道,她的母亲并非恶意,只是延续了文化中的信念:孩子需要被“管教”,身体的信号是不可靠的。她写道:——"My mom was essentially telling him that he wasn't a trustworthy judge—that she, not he, knew how to manage his food intake."她的母亲实际上在告诉孩子:你不能信任自己的身体。这正是很多人失去身体信任的起点。我们文化中充满这样的暗示:“我辛苦做了饭,你必须吃完。”“你刚吃过,不可能又饿了。”“现在不是吃饭时间。”“盘子里要吃干净,山沟里的小孩还在挨饿。”“摔跤了?吃点冰淇淋就不疼了。” 这些外部信号逐渐取代了内部信号。我们学会了按时间吃饭,而不是按身体的需要;学会了用食物奖励、安抚或压抑情绪。久而久之,身体像一台被反复干扰的仪器,逐渐失去了灵敏的反馈系统。Bacon 引用了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受约束型进食者”(restrained eaters) 与“非受约束型进食者”(unrestrained eaters) 。前者依赖外部规则来决定何时吃、吃多少,比如卡路里、时间、他人的期待;后者依赖身体信号来判断饥饿与饱足。研究发现,受约束型进食者对饥饿与饱足的感受更迟钝,他们需要更强烈的饥饿才会感到饿,也要吃得更多才会感到饱。换句话说,越是努力通过外部规则(卡路里、时间表)去控制身体,我们就越是切断了与身体的内在感知。控制非但没有带来自由,反而导致了感官的麻木和对身体信号的背叛。这正是我们和身体关系破裂的过程:从最初的信任,到逐渐怀疑,再到完全交出主导权。我们让规则、体重秤、外界评价替代了身体的声音。久而久之,我们不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甚至产生自我厌恶。重新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并非放弃一切控制,而是重新聆听身体最朴素的信号。饿了,不是假饿;饱了,就该停。吃饭,不是惩罚,也不是奖赏。健康从来不属于那些“最能控制自己”的人,而属于那些最能倾听自己身体的人。我们需要重新建立对自己身体的信任。而恢复这种信任,不是靠更严格的计划,也不是靠更强烈的意志力,而是靠一种温柔而诚实的觉察。请相信,你的身体比任何外在规则都更值得信赖,它只需要你重新给予它关注和耐心。(cr.董懂动 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