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大国,在相互递台阶了!关税战打到现在,已经打不下去了,老美的全球加关税成了个筛子,已经拦不住我们的商品了。 这时候我们之间125%和84%的关税就显得很奇怪,这就像两个人中间有一堵高墙,但是旁边很容易就绕过去,那这墙除了添堵就没其他意义了。那么接下来拆这堵墙就是必然事件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如何开启拆墙的进程呢,那就都在细节里了。 老美方面,关税从54%加到104%的时候嚣张的很,然后再漫天喊得时候只喊到了125%;我们方面,没有从84%再对等的加到125%,其实这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喊一句话的事。老美方面,宣布了放宽对我们出口英伟达nH20芯片的政策; 我们方面,从取消进口美国电影改成了适当减少进口美国电影。 中美关税战打到这个阶段,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实则暗流涌动,从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商品关税堆到145%的疯狂操作,到中国精准反制到84%却未继续对等加码,再到最近芯片解禁与电影进口的试探性让步,背后藏着三层深意: 第一层是经济账的算盘崩了,美国加征的145%关税在现实中形同虚设——当进口成本暴涨245%,正常贸易早就被走私和灰色渠道替代。 数据显示美国进口商单日集装箱运输量从40-50个暴跌到3-6个,而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已从19.2%降至14.7%,反而通过墨西哥、越南等地的"曲线出口"继续渗透美国市场。 这就像两个商贩互相抬价到没人买得起,最后只能偷偷摸摸搞地下交易,表面高墙实际千疮百孔。 第二层是产业链的倒逼反噬。美国本想用H20芯片解禁延缓中国算力突破,但昇腾910B的320 TFLOPS算力已碾压阉割版H20的150 TFLOPS,且政务云采购成本低50%。 中国影院减少引进美国电影的背后,是国产电影票房占比突破85%、流媒体平台自制内容崛起的事实。 这种此消彼长让美国发现:封杀越狠,中国自主替代越快,就像当年禁华为反而催生鸿蒙系统。 第三层是博弈筹码的暗中置换。美国暂停对60多国加税却独攻中国,看似凶狠实则露怯——道指单周暴跌9%、50州爆发反关税游行、特斯拉上海工厂美产零部件成本激增34%,这些压力迫使其必须找台阶下。 而中国没把关税对等加到125%,却在稀土管制、实体清单等非关税领域精准打击,既保留谈判余地又直戳美国军工、农业命脉。 就像高手过招,明面上的拳头收着力道,暗地里的点穴才是杀招。 拆墙进程的关键转折点,其实藏在三个细节里: 1. 芯片与电影的试探性接触:美国允许H20芯片出口,中国松动电影进口限制,这种"低风险领域"的互动就像战壕里伸出的橄榄枝。 但美国同步将7家量子计算企业拉黑,暴露其"低端放水、高端封锁"的算计,而中国手握稀土精炼全球80%产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的王牌,随时能反制。 2. 关税豁免的缓冲设计:中国反制措施留出5月13日前启运货物免关税的窗口期,美国暂停对盟国加税90天,都是给企业囤货、转口的喘息空间。 这种"留活口"的设计,实则为后续谈判埋下伏笔。 3. 多边战场的默契转移:当美国在关税战场死磕时,中国通过RCEP拿下东盟64.2%出口增量、中俄能源人民币结算升至25%,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既分散压力又重构规则,让美国单极霸权加速瓦解。 这场博弈最讽刺的是: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真正被墙堵住的反而是美国自己——36万亿美元国债压顶、家庭年支出暴增5200美元、通胀回升至3%,而中国通过内循环(内销占比75%)和一带一路(贸易额破2万亿)开辟新天地。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大萧条,如今145%的关税墙正在重蹈覆辙。拆墙不是妥协,而是看清高墙本就不该存在后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