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演密集+批量伤演练:硝烟味里的硬核准备,每一步都藏着底气 黄海、东海的军演警报接连拉响,山东大医院的批量伤救治演练紧锣密鼓,这绝非偶然的巧合,而是面对复杂局势的精准布局与硬核准备。从海空协同的实战化军演到医院的应急救治演练,每一个动作都直指潜在风险,每一项部署都彰显着守护主权与民生的坚定底气。 2024年的台海及周边海域,军事演练的密度与强度早已超出常规。10月,东部战区“联合利剑-2024B”演习震撼登场,辽宁舰航母编队领衔陆海空火多军种兵力,在台岛以东海空域展开高强度操练。歼击机、轰炸机编队频繁掠过海峡,远程火箭炮实弹齐射,火箭军战略威慑力量全程参演,舰机协同、对海对陆打击等实战化科目逐一落地,这场演习不是摆拍的“秀场”,而是检验战力的“试金石”。 进入11月底,局势更显紧张。鲁航警、辽航警密集发布通告,黄海多个海域从11月30日起连续多日开展军事活动,实弹射击、海域封锁等高危科目密集推进,连片划定的禁航区彰显着捍卫海疆的决心。更令人瞩目的是,辽宁舰与山东舰组成双航母编队,携055型万吨大驱在黄海、南海海域交叉练兵,这种双航母同框的高强度部署,直指周边复杂局势,传递出“随时能战”的强烈信号。 作为与黄海最近距离仅百余公里的沿海前沿省份,山东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一旦局势升级,这里既是军事部署的核心节点,也可能成为受影响最直接的区域。前线作战若有突发,伤员绝不会零散抵达,而是可能成批集中转运,此时医疗救援能力就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山东大医院的批量伤演练,正是为这种最坏情况提前“排兵布阵”。 2024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两场应急演练颇具代表性。12月6日,中心院区以商场促销踩踏事故为背景,模拟短时间内接收多名伤员的紧急场景,分诊人员快速检伤分级,神经外科、急诊外科等多科室联动,为脑出血、肝脾破裂等危重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从抢救到手术无缝衔接 。仅时隔5天,东院区又聚焦工地塌方事故,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智能救治演练,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伤情信息,医务部、创伤中心、麻醉手术科等多部门分工协作,高效处置6名外伤患者 。两次演练针对性极强,既检验了批量伤的快速救治能力,也磨合了多科室协同作战的流程。 从海空军演到医疗演练,一系列动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军事演练是为了筑牢主权屏障,让任何分裂势力与干涉势力不敢轻举妄动;医疗演练则是为了守住民生底线,让一旦发生的风险可控、损失可减。这种“文武兼备”的准备,既展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意志,也体现了对民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 当下的密集准备,不是为了主动挑起冲突,而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风险;不是制造紧张氛围,而是用充分准备换取和平发展的空间。当双航母编队在远海砺剑,当医院急救通道随时待命,这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是应对复杂局势的清醒认知。 硝烟味的背后,是未雨绸缪的智慧;硬核准备的深处,是守护家国的决心。无论是海上的实弹演练,还是医院的应急处置,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扎实。唯有准备充分,才能在风险来临时从容不迫;唯有底气十足,才能让国家主权与民众安全得到最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