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这两天刷手机,满屏都是中国对日本的反制措施——从稀土出口管控到水产品限制,一套组

这两天刷手机,满屏都是中国对日本的反制措施——从稀土出口管控到水产品限制,一套组合拳下来,朋友圈里有人调侃:“这波操作,堪比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主打一个精准拿捏。” 据说这次反制的导火索,是日本政客接连在台海、靖国神社等问题上踩线。有网友翻出老照片:四十年前日本汽车广告曾夸口“用中国稀土造引擎”,如今咱们一收紧出口,日系新能源车生产线就被卡了脖子。而沿海渔民也感慨:“以前总担心日本核污水影响鱼价,现在国家直接帮咱把门关上了。” 其实普通人看国际博弈,最直观的感受就两条:一是解气,二是踏实。解气的是终于不用光靠“强烈抗议”四个字;踏实的是反制背后有底气——中国早不是那个只能“用市场换技术”的国家了。就像老家亲戚说的:“以前怕他们卡脖子,现在轮到我们捏筹码!” 但也有人嘀咕:强硬会不会激化矛盾?想起老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关键或许不在力度而在分寸。就像邻里纠纷,平时可以笑脸迎门,但谁要拆你家院墙,榔头必须攥手里。 有人称快叫好,也有人担心“硬碰硬”的后果。您觉得,面对屡教不改的挑衅,是该继续以理服人,还是直接亮出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