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半醒的,不是闹钟,是鼻子里那股熟悉的酸胀感——像有人往鼻窦里塞了团浸了醋的棉花,连带着眼睛也痒得直眨,眼泪糊在睫毛上,看天花板的灯都成了毛玻璃。摸黑摸手机找纸巾,指尖沾到的全是昨晚擤鼻涕留下的干硬纸屑,纸篓早就满了,新的一包还在客厅,懒得动,就用手背蹭了蹭鼻子,结果蹭出两道红印子。

这毛病跟了我五年,每年春秋都来报到。之前吃过抗过敏药,吃完昏昏沉沉的,开会时差点睡着;也喷过鼻雾剂,喷多了鼻子里干得像沙漠。直到去年冬天,社区医院的老医生给我递了个透明的小瓶子,说“试试这个,用生理盐水冲”。我当时皱着眉:“冲鼻子?水不会呛进脑子里?”他笑了:“你以为你鼻子是漏斗啊?里面有层筛板挡着呢,比你家防盗门还结实。”
第一次冲的时候,我对着镜子,手都抖。把盐水瓶的头塞进左鼻孔,轻轻挤,水没流出来,反而往喉咙里跑,呛得我咳嗽半天,眼泪鼻涕糊一脸。老医生说我姿势不对——得低头,让下巴贴着胸口,水流才会从另一边鼻孔出来。试了三次,终于找到感觉:温温的盐水从左鼻孔进去,带着点灰尘的味道从右鼻孔流出来,滴在洗手池里,像小虫子爬。冲完后,鼻子里空空的,连呼吸都带着点咸咸的清爽。

说到这儿,想起闺蜜小琳。她鼻炎比我还重,一直吃氯雷他定,去年冬天开车时因为嗜睡差点追尾。后来我拉她一起冲鼻子,她一开始嫌麻烦,坚持了半个月,说“现在早上不用找纸巾找半天了”。
除了冲鼻子,妈妈还老提醒我晒被子——每周六上午,她都会打电话来催:“今天太阳好,把床垫翻过来晒,尘螨最怕太阳了。”我试过,晒完的被子上有阳光的味道,晚上睡觉鼻子确实舒服些。还有,我把地毯换成了木地板,沙发套每周用热水洗,这些小事加起来,鼻炎发作的次数真的少了。

其实现在想想,鼻炎这事儿,哪儿是鼻子的错啊?是我们太急着“搞定”它,忘了身体需要的是“清理”而不是“镇压”。就像那杯盐水,它不是药,只是帮鼻子把不该有的东西送走,让它慢慢找回自己的节奏。后来查了医生给的资料,才知道这方法在《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都有研究,确实能减轻症状。
别小看这杯盐水,它教会我的不只是对付鼻炎——是对待身体的态度:不是对抗,是和解。你得耐心点,像擦桌子一样,把灰尘一点点扫掉,桌子才不会老过敏似的起静电。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鼻炎“作战经验”。关注我,咱们一起用最朴素的办法,把身体的“小脾气”磨平。
参考文献:

[1]刘志红,王蔚.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策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3,30(4):211-215.
[2]王晓燕,李俊.鼻腔冲洗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2,16(5):123-126.

[3]陈虹,周晓燕.过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与防护措施的研究[J].中国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4,29(3):187-190.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经历撰写,部分细节为方便理解进行了适当生活化处理,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