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伤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中医传承流派,是享誉沪上乃至海内外的中医骨科标杆,它有一剂流传至今的百年名方,叫做“三色敷药”。
清光绪年间,武术世家出身的石兰亭,将传统武术整骨手法与中医内治理念相融合,于 1880 年在上海开创石氏伤科。针对劳作百姓与习武之人常见的筋骨损伤,他以紫荆皮、黄荆子为核心,配伍多味祛风活血药材,创制出 “三色敷药”——因主药紫荆皮呈紫色、黄荆子显淡黄色,辅以其他药材的深褐色,药色层次分明而得名。配合手法,使用此药膏能消肿止痛接骨,被石仰山称之为“发家之宝”。

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由紫荆皮、黄荆子、当归、川芎、丹参、片姜黄、威灵仙、秦艽、羌活、独活、大黄、木瓜、连翘、天花粉、甘草等 22 味中药科学配伍而成,传承石氏伤科 “以气为主、以血为先” 的治伤理念,组方严谨、药效协同。
紫荆皮、黄荆子,二者共为君药。紫荆皮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伤科要药;黄荆子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二者相辅相成,直击筋骨损伤核心病机,是配方的灵魂所在。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片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四药强化活血功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瘀滞肿痛。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秦艽祛风湿、清湿热,羌活、独活善祛周身风湿,尤其针对肩颈腰腿等部位的寒湿痹痛,协同发挥通络散寒之效。
大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木瓜舒筋活络化湿,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天花粉清热泻火、消肿排脓,助力消散局部青紫肿胀。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缓和方中烈性药材药性,确保配方安全温和。
诸药协同,共凑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

气滞血瘀型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在中医理论中是外伤、劳损、寒湿侵袭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筋骨肌肉,经络阻滞、肌骨失养所致的病理变化;对应现代医学,即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受到损伤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因子聚集,引发的急慢性损伤性病变。临床上以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常见于:
急性损伤:跌打磕碰、运动扭伤、工作意外导致的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刺痛难忍、活动不便;
慢性劳损:长期伏案、久站久行、重复劳作等引发的肩颈酸痛、腰背疼痛、僵硬、腰腿麻木,以及陈旧性损伤遗留的反复疼痛,遇寒加重、遇热则舒等。

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传承石氏伤科外治筋骨的核心理念,精准针对气滞血瘀型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外用能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还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软组织的修复。急性损伤患者使用可快速消肿止痛、缩短病程;慢性劳损人群坚持使用,能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反复发作,尤其适合肩、颈、腰、腿痛、关节扭伤、肌肉劳损等人群。
作为水溶性基质的巴布剂,它相比传统的膏药制剂更为透气舒适、载药量更大、不易过敏,日常办公、居家休养、轻度运动时均可便捷使用,是传承百年的骨科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