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板上热浪翻滚,电磁弹射器下方的钢铁在震动。歼-35一抹银灰,在福建舰的甲板上腾空而起。那一刻,世界安静。美国海军的参谋们看着那段视频,神情凝重。没有掌声,没有评论,只剩下笔尖在报告纸上划过的声音。
路透社的“独家爆料”又来了。美国海军的第六代战斗机——F/A-XX项目,可能“本周”就要定下承包商。注意,是“可能”。他们几个月前也是这么说的。现在再说一次,味道就不太对。
这不是一次平静的军备计划,而是一场被中国六代机逼出来的竞赛。美国媒体都不再掩饰这一点——中国的六代战机已经让五角大楼坐不住了。甚至《战区》频道写得更直接:“美国海军不能落后。”这句话,十年前谁能想到是他们说出口的?
当年美军的隐身机划破夜空,我们只能抬头仰望。如今角色调换,他们开始担心自己会被落下。历史的车轮碾得太快,甚至连发动机的轰鸣都显得迟疑。
F/A-XX,这个代号听起来像一段未完的密码。波音和诺斯罗普·格鲁曼正争着拿下合同。前者被F-35坑得焦头烂额的洛克希德·马丁已经出局,后者手里正被B-21和“哨兵”洲际导弹拖着下水。没人是真正的赢家。
美国海军希望用它取代“超级大黄蜂”——那款曾经在航母上呼啸二十年的老将。可问题是,波音这些年连一款现代化战斗机都没做成。F-47的空军版还在测试,舰载版又要来了?造船厂的铁门都还没焊紧,预算表就已经飘到了国会桌上。
7400万美元。这是五角大楼为F/A-XX挤出来的“最低限度研发资金”。就像临终病人的氧气瓶,能不能撑到下一个财年,没人敢保证。美国官员有人主张延后三年,说是“担忧工程技术与供应链能力”。听起来是技术问题,其实是心虚。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跑道上,新的轮胎印已经一层叠一层。歼-50项目传出试飞消息,歼-35T在福建舰上完成回收动作。电磁弹射器亮相的那天,美国媒体集体沉默了几小时。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的“超级航母”神话,开始破碎。
美国的六代机项目还在PPT阶段,中国的样机已经在夜空划线。过去他们担心苏联,如今他们担心的是中国。可不同的是,中国这次的速度,让他们连“拖延”都显得来不及。
诺斯罗普·格鲁曼的麻烦不比波音少。B-21“突袭者”被曝出成本超支、延期,连国会都在催工期。再挤出一支团队去造海军六代机?听起来像是喜剧。更像是军工产业的自我消耗。
他们的技术库在老化。人员老去,流程臃肿。整个美国防工业像一头喘息的巨兽,曾经凭肌肉碾压世界,如今靠惯性往前蹭。
而此时的亚洲,电磁弹射器的轰鸣声愈发频繁。舰载无人机的影子,已经出现在黄海和南海的起降实验中。美国也想做,可他们的原型机连甲板都没摸过几次。
这不是单纯的技术差距,而是一种战略焦虑的反转。美军几十年来靠航母掌握制海权,如今他们第一次感到被“超越”的冷汗。
有人说F/A-XX可能会借用F-47的气动布局,造个舰载版。但美国空军的战斗机“下海”,几乎都是悲剧。F-22试过,没结果。F-35C花了十年才敢稳定起降。空军造舰机,就像陆军玩潜艇。天生不对路。
所以,F/A-XX还没起飞,就已经背着失败的影子。
更讽刺的是,当年美国用“隐身”这个词定义未来,如今他们在追赶另一个国家的隐身。连话术都学得小心翼翼——“为了保持同步”。那不是自信,是怕被甩出地图。
赫格塞思说:“中国装备先进,但我们的意志坚如钢铁。”听起来像是精神胜利的版本更新。意志当然重要,但飞不起来的飞机,再坚强的意志也挡不住风的速度。
有趣的时代。曾经“技术碾压”的一方,如今用新闻稿掩饰焦虑。曾经被嘲笑“仿制”的一方,开始把新机从航母上弹出去。
海面风大,世界格局也在摇晃。
F/A-XX的未来,也许不在天空,而在美国自己能不能承认一个事实—— 时代,真的换人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