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制裁大棒又一次落下,而这一次,12家中国企业成了新的目标。近日,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正式宣布第19轮对俄制裁获批,在这份长长的清单中,12家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公司赫然在列。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炼油与石油贸易领域,其中包括辽宁、山东两家大型独立炼油厂,以及多家深耕跨境能源贸易的香港公司。

至于制裁理由,欧盟给出的说法依旧是那套用了三年多的老调调:“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可熟悉美欧操作套路的人都清楚,这句话从来只是一句空洞的指控。三年来,他们每一次都把 “握有确凿证据” 挂在嘴边,言之凿凿仿佛铁证如山,但从未有一次向外界公开过任何能站得住脚的实据。这一次也不例外,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欧盟依旧拿不出任何实质性证明,这种无端指控,活脱脱是现代版的“莫须有”。

谁都能看出,欧盟这次大动干戈,绝不是为了制裁这 12家企业那么简单。有消息显示,欧盟目前正在内部积极研究更多针对中国的贸易工具,他们试图制定一份更全面、更具威慑力的“制裁清单”。
这背后的目的,其实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希望中国能在稀土等关键战略资源领域放宽限制,为欧洲的高科技和制造业企业争取更宽松的供应链环境。第二,也是更核心的一个目的,他们想通过这种施压方式,逼迫中国改变在俄乌问题上长期保持的中立立场,转而向俄罗斯施加压力。从冲突爆发至今,这一直是美欧想达成的目标。

而中国的立场,从来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俄乌冲突中,我们不选边、不站队、不拉偏架。我们始终在做的是劝和促谈,推动和平解决争端。但我们坚守一条底线:尊重各国主权,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现在美国不停施压,欧洲也跟着起哄。为什么?说白了,就是他们既劝不动普京,也管不住泽连斯基,眼看局势要崩,就想让中国来替他们收拾这个烂摊子。但是,我们必须要问一句:我们凭什么要配合他们呢?单边制裁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莫须有”的罪名我们也绝不接受。

对于欧盟的非法制裁,中方已经作出强硬回应。商务部明确表示,欧盟的做法严重破坏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冲击全球能源安全,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更是直接提出严正交涉,强调欧方根本没有资格对中俄企业的正常合作说三道四,中方会用一切必要手段捍卫自身权益。这态度再明白不过:谈,我们大门敞开;打,我们奉陪到底。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正处在脆弱关键期,最需要的是合作团结,而不是对立分裂。欧盟的制裁不仅无助于化解俄乌冲突,还会严重损害中欧互信,扰乱全球经贸秩序。

制裁从来不是万能药,尊重才是合作的前提。欧盟要是还抱着“又想占便宜又想立牌坊”的心思,一边求中国给稀土,一边拿制裁施压,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脚。世界早就变了,靠霸权施压的时代已经过去,想合作就得拿出诚意。这个道理,欧盟真该早点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