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关注中日外交争端去了,却很少人注意到中俄正在磋商一件大事。最近,以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李池江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在会晤期间指出中俄的战略互信和军事友好合作等。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罗斯外交部官网声明称,俄中双方在莫斯科以跨部门形式举行了反导与战略稳定导弹问题磋商,进行了深入研讨,包括联合分析对全球与地区安全构成战略风险的相关破坏性因素。这似乎是为明年美俄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做铺垫,虽然美俄都没有完全退出该机制,但双方都暂停履行部分条款,明年2月该条约就要过期,但都快到年底了美俄仍然没有进行相关磋商的计划。而且美国总统特朗普明确说没兴趣,并且要开始核试验了。这个协议失效的结果就是,可能引发美俄核武库扩张,加剧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崩溃风险。

在这个背景下,中俄共享空天预警资源和反导雷达等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合作,大概率会放入日程表,很可能还会涉及到我军反击导弹进入俄罗斯上空空域的问题。其实之前都是有迹象的,近些年中俄已经展开了频繁的战略巡航演训,就在不久前两架轰-6K战略轰炸机从中国出发,飞行超过4000公里,成功降落在俄罗斯梁赞州的佳季列沃军用机场,参加在当地举行的国际航空竞赛。
中俄战略轰炸机互降对方机场的行动始于2022年,当时,中国轰-6K首次降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而俄罗斯图-95MS战略轰炸机也首次降落在中国的杭州笕桥机场,这种“穿梭轰炸”的战术,使得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得以大幅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轰-6N能进俄罗斯领空的话,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而美国面临的威胁则显著增强。协议上可能有双向互相利用对方空域,实际上俄的反击导弹不需要经过中国,几乎用不太上。不过我们东北地区要飞往日本、美国方向,是要途经俄罗斯和朝鲜的。如果跟俄罗斯谈成了,我们对美国核威慑也会大幅增强,减少误判风险,维护战略稳定。

中俄通过共享空天预警情报信息,可实现对弹道导弹发射的早期探测,缩短反应时间,形成覆盖更广的拦截体系。联合反导演练和雷达数据共享,有助于优化拦截策略,应对高超音速武器等新型威胁,虽然对方还没有高超音速导弹,但也是需要防患于未然的。总之,共享反导资源将进一步强化对美战略威慑,打破其单边优势,对冲北美防空司令部。近些年中俄在白令海峡、北极联合战略巡航次数愈发频繁,行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塑造”,这种策略直接回应了美国“全球快速打击”构想中“先发制人”的潜在风险,更重塑了北极-北美区域的战略平衡,中俄战略合作确实没有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