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投圈投融资最新情报。
深创投加码15.5亿元,聚焦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产业投资近日,深圳市引导基金出手,联合设立了深圳市深创投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15.5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标志着深圳在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坚实一步,预示着该领域将迎来更快速的产业化进程。
此次基金的设立,将主要用于对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的股权投资,涵盖了从基础算法、核心芯片到应用场景的广泛领域。这也预示着,深圳将持续加大对AI和具身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落地。尤其是具身智能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这笔资金的注入,有望加速深圳在AI领域的创新步伐,提升其在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中的竞争力。
基金的设立,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对整个产业生态的构建。深圳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聚集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引导基金的介入,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此次投资将重点关注在具身机器人领域,包括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物流仓储等多个应用场景。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具身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这种产业生态的构建,将为深圳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川50亿成果转化综合基金正式启动近日,四川引导基金旗下成果转化综合基金设立的首支天使期子基金——四川省博源开物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正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并正式启动投资运作,子基金总规模5亿元,管理机构为成都博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成果转化综合基金是根据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关于“重构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体系,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的战略部署发起设立的。基金总规模50亿元,紧扣四川省“15+N”重点产业链,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重点关注科技通讯、新材料、先进制造、清洁能源、医疗医药、节能环保和专用行业七大领域,今年以来已在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布局瑞利声学、基茵达等多个优质项目。
四川引导基金将始终围绕全省六大科技专项,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在支持初创企业和技术转化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活本地科技创新资源,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转化。
保定设立2亿元电新创业基金保定市迎来了一支新的产业投资力量——保定市电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完成注册设立,该基金总规模达2亿元。这一举措旨在为当地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作为全国输变电和新能源高端装备的核心生产基地,保定市在该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当前,该市正积极推进“保定·中国电谷”升级版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满足这一战略目标下的融资需求,保定产发集团主动作为,与河北省科技引导基金对接,并携手河北国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及保定高新区,共同发起设立了这支专项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是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后,成立的首支聚焦该产业方向的创业投资基金。根据规划,基金将不低于70%的资金投向保定市域内的相关项目,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中金资本联合河钢集团设立320亿元母基金近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中金河钢(河北)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9月30日成立,出资额为320亿元,基金合伙人为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据官网介绍,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纵向推进钢铁产业链条向高端制造延伸,横向推进同类业务结构性重组,为钢铁材料、新兴产业、海外事业与金融服务协同发展的跨国工业集团。截至2024年底,河钢资产总额达5539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21亿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制造商,世界第二大钒钛材料制造商,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
河钢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注册资本2亿元,公司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作为河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统一管理平台,公司立足于钢铁行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以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为目标,为并购整合、产业投资孵化提供资源与能力支撑。
中微公司参与出资智微资本首期15亿元产业基金启航9月29日,上海智微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微资本”)首期智微攀峰基金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基金规模15亿元,将聚焦半导体、泛半导体及战略新兴领域。据悉,这也是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的首支CVC(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将为临港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注入专业资本力量。
智微资本是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起并参与出资设立的专业投资平台。智微资本聚焦半导体、泛半导体和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联动产业及金融资源,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投资体系,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次基金的设立通过“产业+资本”的双轮驱动,旨在构建覆盖半导体设备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投资体系。其中,中微公司认缴出资7.35亿元,占智微攀峰基金总规模的49%,成为基金的核心出资方。
仪式现场,中微公司、国君创新投、上海科创集团、孚腾资本等作为智微攀峰基金出资方与智微资本进行了出资签约。
未来,智微资本将深度融入产业集群的建设进程,成为链接市场资源与产业创新的重要纽带,持续深耕半导体与硬科技赛道,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叠风新能源完成A轮融资,金桥基金领投近日,叠风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叠风新能源”)宣布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江苏金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桥基金”)领投,资金将重点用于核心技术迭代、智能化产线升级及全球市场拓展。
据官网,叠风新能源是一家专注于船用风力辅助推进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及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绿色能源技术企业。
叠风新能源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船舶风力辅助推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国内最早实现风力辅助推进系统规模化商业落地的企业之一。公司自主研发的“船舶风力辅助推进系统”,涵盖船用风帆、智能控制系统、一站式改造服务等核心解决方案,通过风帆及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与AI算法赋能,可显著降低船舶燃油消耗与碳排放。
本轮融资后,叠风新能源将重点推进三大战略:一是加速AI智能控制算法的研发,提升系统对复杂海况的自适应能力;二是深化与国内外航运企业的合作;三是拓展国际市场,扩大产能以满足国际订单需求。
蓝霄航空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华仓资本领投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研发制造商蓝霄航空科技(济南)有限公司(下简称“蓝霄航空”)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仓资本领投,老股东初心资本持续追加,所筹资金将用于货运版eVTOL产品研发和量产筹备。
蓝霄航空成立于2024年6月,专注于大型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的研发和制造,是国内首家采用油电混合动力+12旋翼部分倾转技术路线的eVTOL飞行器制造商,致力于重构航空货运市场,打造高时效的低空直航货运网络,推动航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蓝霄航空采用“先货后人”的发展战略,即先推出可解决里程焦虑的增程式货运版eVTOL,后根据市场进程择时推出增程式客运版eVTOL,以“倾转旋翼”技术路线,实现多场景的商业化布局。
蓝霄航空货运版eVTOL(LX-1)可实现最大起飞重量2.5吨,最大航时超过5小时,续航里程1000公里,最大载重接近一吨。创始人兼CEO王刚介绍,LX-1的全尺寸工程样机已于近日完成总装下线。
在完成LX-1设计后,蓝霄航空跳过了传统的缩比样机阶段,直接进入全尺寸原型机开发阶段。王刚提到,“从LX-1开始设计到完成全尺寸原型机总装下线,我们花费了不到1年的时间,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试飞准备阶段。如果试飞成功,蓝霄将是全球第一家完成增程式eVTOL两吨以上级别试飞的公司。”接下来,蓝霄航空还将完成LX-1的全科目试飞,开启首批应用场景试点,并于明年初提交适航申请。
深创投、人保资本联合领投,纽瑞特医疗完成约8亿元D轮融资成都纽瑞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瑞特医疗)于近期完成约8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人保资本联合领投,中核基金、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中启资本、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核力高新、湖南财信产投及空港创投多家知名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联合出资,老股东泸州星空、新投华策、榕投基金也持续加码。
纽瑞特医疗自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同位素及药物的创新研制、生产和销售,现已建立国际一流的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生产和CDMO服务基地。
纽瑞特医疗布局镭[223Ra]、铅[212Pb]等热门核素的研发生产,其自主创新的傢麟®锗镓发生器不仅在国内市场稳扎稳打,更成功“出海”进入东南亚市场;建成中国首台商用30MeV IKON质子加速器,即将实现锗[68Ge]、锕[225Ac]等10余种关键核素自主制备与供应。
纽瑞特医疗有4条在研管线处于临床阶段:适用于肝癌适应症的NRT6003注射液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适用于胰腺癌适应症的NRT6008注射液正在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适用于实体瘤的两款放射性药物进入Ⅰ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和美国均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同时,另有多条研发管线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云迹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募资5.9亿港元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上市聆讯,这意味着,云迹科技成为今年第一家通过港交所聆讯的18C章特专科技企业,同时也有望成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北京云迹科技拟在香港发行690万股股票,发售价为每股95.6港元。计算显示,该公司势将融资6.596亿港元(8470万美元)。
成立于2014年的云迹科技,主要致力于提供尖端机器人及智能体服务。其产品及服务组合主要包括机器人及功能套件,即构成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基础的硬件及模块产品,包括YJ-机器人、YJ-AIoT组件、YJ万物工具仓模块及智能控制模块;AI数字化系统,包括AI驱动的机器人基础服务及智能体应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收入而言,云迹科技以6.3%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以13.9%的国内收入份额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酒店场景中排名第一,超过第二名至第五名的份额总和。
于2024年,云迹科技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高峰超过36000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在机器人智能体市场拥有可适应三维多层空间的机器人的参与者中,云迹科技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及服务消费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云迹科技的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为阿里、联想创投、腾讯、启明创投以及携程;资深独立投资者则为安徽人工智能公司和河南科投。此外,云迹科技的投资方还包括中信证券、光控众盈、海银资本、沸点资本、金茂资本、澜亭资本、睿住资本、泰州东南文投基金、中移创新产业基金等。
东鹏特饮二度递表港交所10月9日,据港交所披露,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鹏饮料”)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东鹏饮料在招股书中强调,“我们是中国第一的功能饮料企业,收入增速在全球前20大上市软饮企业中位列第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我们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到2024年的26.3%。按零售额计,我们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
从业绩来看,东鹏饮料超八成的收入来自单一产品。
2022年-2024年,东鹏饮料产品中的能量饮料收入分别为82.11亿元、103.53亿元、133.03亿元,占比分别为96.6%、91.9%、84%。2025年上半年,能量饮料收入约83.6亿元,占比达77.9%。
东鹏饮料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通过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但从费用来看,东鹏饮料对研发的投入远不及销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