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6日凌晨两点,台北北投,风雨交加,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进张学良的住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16 15:44:37

1975年4月6日凌晨两点,台北北投,风雨交加,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进张学良的住所,是张群打来的,他只说了一句:“委员长昨晚过世了,”张学良拿着话筒,沉默了一会儿,只说了一个字:“啊,”外头雷声大作,他再没说第二句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5年4月6日凌晨,台北北投的一栋老宅里,张学良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他听完,只应了一声,那声简短的回应,没有情绪起伏,却仿佛压住了半个世纪的风雨,这一晚,台北下着雨,风声从窗缝吹进屋内,张学良坐在椅子上,没有说话,也没有动,他的生活,一向规律,但这一晚,仿佛什么都停下来了。   张学良的一生,像一条被历史扯开的铁轨,从东北延伸到台湾,再拐到夏威夷,他1901年出生在辽宁海城,是军阀张作霖的长子,年轻时,他英俊、果敢、意气风发,被称为“少帅”,1928年,父亲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年仅27岁的他接过军政大权,主政东北,那时的东北,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张学良手握重兵,是举足轻重的军阀势力。   同年年底,他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他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这个举动,使得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张学良的决定,在当时被视为大义之举,也让他迅速在全国政治舞台上站稳脚跟,两年后,中原大战爆发,几大军阀联手反蒋,战局胶着,张学良再度出兵,率东北军入关,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力量,帮助蒋介石稳定了统治,可以说,他是蒋介石早期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   但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悍然进攻沈阳,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作为东北的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没有组织有效抵抗,这一决定,令他背负了巨大的骂名,被称为“不抵抗将军”,东北军官兵心中充满耻辱,百姓更是悲愤交加,尽管他暗中支援了一些抗日行动,但家园的失守,成为他一生的痛点。   九一八后,张学良被调往西北,继续执行蒋介石的“剿共”任务,他在前线与红军接触,逐渐认同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与此同时,东北军内部对持续内战的不满日益高涨,士兵们喊出“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张学良屡次向蒋介石进言,请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都被拒绝。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迫其接受抗日主张,张学良在事件中保护蒋介石安全,坚持和平解决,他认为,只要蒋答应抗日,便可释放他,他甚至亲自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以示信任,但他未曾料到,这一举动换来的不是合作,而是囚禁。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很快以“劫持统帅”等罪名,将张学良软禁,虽然没有正式判刑,但从此以后,张学良失去了自由,他被秘密转移至浙江、江西、贵州等地,最后迁往台湾,此后五十多年,他被隔绝在社会之外,行踪保密,生活受到严密监控,虽然生活上不至于困顿,但自由对他而言,犹如天边的云,遥不可及。   张学良在软禁期间,生活极其规律,他每天读经、散步、喝茶,后来皈依了基督教,他与赵四小姐一起生活,时常画画、钓鱼,偶尔写字,蒋介石表面上对他并不苛刻,还曾送他进口鱼竿,但这背后,是对自由的彻底剥夺,张学良有时用隐晦的方式表达愿望,比如提出放牧、出境,但都被一一驳回,他曾因蒋送来的鱼竿而愤怒,当场折断,因为他要的不是钓鱼的工具,而是行动的权利。   抗战胜利后,张学良一度期望获得自由,蒋介石提出了几个近乎羞辱的条件,他拒绝了,从那以后,软禁更加严密,他虽未被正式审判,却仿佛被历史遗忘,蒋对他的态度复杂,既不能信任,又不愿彻底放手,他的存在,像一根刺,始终留在蒋的心头。   1975年4月,蒋介石病重,那段时间,台北政坛气氛紧张,各部门都在为可能的后事做准备,4月5日深夜,蒋介石病逝,张群是张学良少数还能接触的朋友,他选择在第一时间通知他,电话拨通时,夜雨正下着,北投的屋子里寂静无声,张学良听完消息,只是应了一声,随后长时间沉默,他没有表现出悲伤,也没有愤怒,仿佛这一消息只是微风掠过。   第二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吩咐准备热牛奶,而是穿上一件深色毛衣,在窗前坐了很久,窗外风雨未停,屋内一片沉寂,那一天,他没有接受任何媒体访问,也拒绝出席悼念活动,官方媒体公布蒋介石死讯时,没有提及张学良的名字,他,仿佛从未参与过这段历史。   蒋经国接手政权后,对张学良的态度稍有缓和,1979年,他被允许出席一些公开活动,逐渐获得更多生活自由,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海局势变动,两年后,张学良终于被完全解除监控,首次离开台湾前往美国,他在夏威夷定居,生活平静,偶尔接受采访,但很少谈及过往。   信息来源: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三联书店,1991年版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