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兵部想把岳钟琪“斩立决”,雍正说再等几天,谁料几天后雍正暴毙,后来金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16 16:42:13

1735年,兵部想把岳钟琪“斩立决”,雍正说再等几天,谁料几天后雍正暴毙,后来金川叛乱,只见62岁岳钟琪默默穿上盔甲,沙哑道:“大清由我来守护!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清代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出身汉人军户,自幼习武,成年后戍边平乱,历三朝而不倒,他的官职曾至封疆大吏,也曾下狱蒙冤;他曾被人弹劾几乎丧命,也曾被皇帝重新启用,披甲再征,他的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边疆”两个字,他的名字,叫岳钟琪。   岳钟琪出生于康熙年间的甘肃景泰,家中世代为兵,早年便在西北边地耳濡目染战事,他从小便对兵法极为痴迷,十几岁便能熟背兵书,并熟悉地形图、布阵图,他并非一开始就身居高位,入伍时只是普通士兵,却因作战勇敢、谋略出众,被上级逐步提拔,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叛乱,岳钟琪参与平叛,初次上阵便展现出过人的胆识,他率敢死队夜袭敌营,成功扰乱敌军,赢得上峰重视,此战之后,他的军旅生涯逐渐进入主流军政系统,为后来的仕途打下基础。   战事平定后,他因战功被任命为四川提督,驻守西南边陲,彼时的西南并不安宁,各地土司势力复杂,少数民族部落时有叛乱,政令难以畅通,岳钟琪在任上不仅维持军事秩序,还注重地方民生,他整顿军纪,修筑道路,鼓励屯垦,使原本荒芜的边地逐渐稳定下来,由于他重视将士福利,部下对他极为拥戴,当地百姓也感恩戴德。   雍正年间,他与年羹尧协同处理西北事务,镇压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他率兵深入高原,成功解围西宁重镇,并护送朝廷使节安全进出藏区,此役后,他再次升迁,成为清廷在西北边疆最重要的军事统帅之一,除了军事能力,他还展现出极强的行政整合力,能与地方藏族官员沟通协调,推动政令施行。   然而,岳钟琪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雍正九年,西北战事再起,他奉命出征,但因敌情复杂、粮草不济,未能阻止叛军突围,战后,有朝中权臣借机弹劾他,指其玩忽职守,甚至妄图功高震主,雍正虽然对他颇为倚重,但为平息朝中争端,还是降了他的职,令其“戴罪立功”,不久后,弹劾者再度进谗,岳钟琪被捕入狱,罪名虽未坐实,却一度身陷牢中。   在狱中,他并未自怨自艾,而是继续研究兵法,回忆过往战事,甚至在地上绘制地图,复盘当年的战术布置,雍正去世后,乾隆继位,新皇帝即位后翻阅旧档,注意到岳钟琪在西北平叛中屡建奇功,认为此人是难得的干才,乾隆决定将其释放,并恢复其身份。   岳钟琪出狱后回到成都,生活清贫,他的宅邸早被抄没,只得居于郊外旧院中,他本想就此归隐,不再过问政事,但乾隆十三年,金川地区突发大规模叛乱,叛军攻陷多地,前线将领屡战屡败,四川局势危急,乾隆翻阅旧将名册,再次想起岳钟琪,几个月前,岳钟琪曾上书自请出征,乾隆于是下诏,征召老将再披甲胄。   岳钟琪此时已年过六旬,长期服役早已让他积劳成疾,旧伤未愈,身体虚弱,但接到皇命后,他立刻开始准备,他取出多年前的战甲,一块块擦拭干净,铁甲虽锈,却仍能穿戴,他点齐旧部,整训兵马,重新组建队伍,短时间内便率军五万,出发征讨金川。   金川地势极为险峻,敌人依托碉楼、设伏山道,且熟悉地形,屡次击退清军,岳钟琪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先行勘察地形,分析敌军习性,他改变以往硬攻策略,转为断其粮道、分化其内部,他派人秘密穿越山路,游说敌方小部落反叛,又派兵伪装成商队,切断敌方补给,同时,他利用地形优势设伏,使敌军多次陷入包围之中。   数月之后,金川叛军粮草告罄,内部分裂,军心动摇,岳钟琪趁机发动总攻,一举攻破多座碉楼,摧毁敌人主力,此战结束后,金川叛乱彻底平定,西南边疆重归安定,乾隆大喜,赐封岳钟琪为公爵,表彰其功绩,但他坚辞不受,只请求回乡养老,乾隆虽不舍,却准其所请,安排他在西安驻留,负责临时军务。   岳钟琪虽已年迈,却未真正退下,他仍时常巡视边境,关心军中事务,他认为只要边疆未稳,将士便不能松懈,他在七十岁时仍能骑马巡边,旧甲依旧合身,但盔甲上的划痕已数不清,他的人生,始终围绕着守边、安民、报国几个字。   清史稿载:“岳钟琪历康、雍、乾三朝,虽两度下狱,终以七十高龄戍边,”他的军功在汉臣中几乎无出其右,他既有文臣之廉,也有武将之勇,是清代难得的全才之将,他并不以权谋私,也不因冤屈而消极怠政,他的一生,是一位真正的民族将领,在风沙与血火中铸就的铁骨忠魂。   信息来源:2022-07-19·白银文旅:白银境内历史名人——岳钟琪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