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抗联总指挥李兆麟,亲手把未满一岁的儿子扔在天寒地冻的山林中,妻子知道

历史领航员 2025-08-08 14:50:06

1941年,抗联总指挥李兆麟,亲手把未满一岁的儿子扔在天寒地冻的山林中,妻子知道后悲痛欲绝,想把孩子抱回来,没想到李兆麟却大怒:“你敢抱回来,我就一枪打死他!”

东北抗日战场上,抗联队伍的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时任抗联总指挥的李兆麟带着队伍在深山老林里和日本鬼子打游击,寒冬腊月里大雪封山,战士们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兆麟的朝鲜族妻子金伯文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事儿本该是喜事,可谁也没想到最后竟成了剜心的疼。

那时候东北的冬天真能把人活活冻死,老北风刮起来像刀子割肉,积雪能没到人腰眼。

抗联战士们白天要和鬼子周旋,晚上就挤在雪窝子里睡觉,手脚冻得跟胡萝卜似的。

最要命的是队伍里突然多了个奶娃娃,这小生命成了全队的软肋。

孩子一哭起来,方圆几里地都能听见,好几次差点把搜山的鬼子给招来。

有回鬼子的小分队顺着哭声摸过来,要不是哨兵发现得早,整支队伍都得交代在那儿。

李兆麟看着怀里还没满周岁的儿子,心里跟油煎似的。

这孩子生下来就没吃过几顿饱饭,小脸瘦得还没巴掌大。

当爹的哪能不心疼?可队伍里百十号兄弟的性命都系在这孩子身上,更别说东北三省几千万老百姓还指望着抗联队伍牵制日军。

有天夜里,李兆麟趁着大伙儿睡熟,用破棉袄裹着儿子就往林子里钻。

他专门挑了条野狼出没的山沟,把孩子放在雪地上扭头就走。

等金伯文发现孩子不见了,这位平时拿枪的手都不带抖的汉子,眼泪鼻涕糊了满脸。

要说金伯文也是条女中豪杰,打从参加抗联就没怕过死。

可这回她真急了眼,抄起枪就要往林子里冲。

李兆麟一把拦住媳妇儿,话都说不利索了:"咱家孩子是命,老百姓家的孩子就不是命?战士们哪个不是爹生娘养的?"

这话像盆冷水浇下来,金伯文咬着嘴唇直哆嗦,最后瘫在地上哭得没了人样。

这事儿后来在抗联队伍里传开了,都说总指挥这是大义灭亲。

其实李兆麟哪舍得真让儿子喂了狼?他早就在山沟附近安排了老侦察员蹲守。

果然不出所料,孩子被个过路的老乡捡走了。

后来听地下党的同志说,那户人家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雪生",说是大雪天里捡的命根子。

这事儿直到东北光复后才传回抗联老战士耳朵里,成了抗战史上最扎心的传奇。

要说当时抗联的日子有多难,从日军留下的档案里就能看出端倪。

关东军司令部1941年的作战记录写着:"抗联残部已陷入绝境,每日伤亡逾百人。"

可实际上抗联靠着老百姓的支持,硬是在白山黑水间坚持了14年。

李兆麟这个当爹的狠心,说到底是为了保住抗联的火种。

后来有老战士回忆,总指挥那阵子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有回半夜听见野猫叫,抄起枪就往林子里冲,大伙儿都知道他是想儿子想魔怔了。

孩子被送走后的那个冬天特别难熬,队伍里断了粮,战士们把皮带都煮了吃。

金伯文饿得奶水都没了,可再没提过半句找孩子的话。

倒是有回炊事班的老张头偷偷塞给她半块冻土豆,说是在雪地里刨的。

金伯文攥着土豆蹲在雪地里哭,说这要是她儿能吃上该多好。

这话传到李兆麟耳朵里,这个铁打的汉子躲在林子里嚎了半宿。

说来也奇,自打孩子送走之后,抗联队伍还真转运了。

连着端了鬼子三个据点,缴获的粮食够吃小半年。

有文化教员说这是老天开眼,李兆麟却红着眼圈说:"是老百姓在保佑咱们。"

后来才知道,捡走孩子的老乡是地下交通员,把孩子藏在自家地窖里养得白白胖胖。

这事儿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组织上才派人把孩子接回来。

据说孩子被送回来那天,李兆麟这个杀鬼子不眨眼的汉子,抱着儿子哭得像个孩子。

这事儿搁现在人看来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可当年在东北抗联,这样的故事多了去了。

有母亲为了不暴露队伍行踪捂死自己孩子的,有丈夫送妻子当诱饵的。

要说为啥能这么狠心,老抗联战士有句话说得实在:"国都要亡了,哪还顾得上家啊。"

李兆麟后来在日记里写过:"每送走一个战士,就像割自己身上一块肉。可孩子这事,是拿刀子在心尖上剜。"

东北档案馆里保存着当年的物资清单,1941年抗联某支队的月供给量写着:玉米面十五斤,盐巴二两,子弹三十发。

就这点家当要养活百十号人,难怪李兆麟要做出那样的决定。

李兆麟自己也没等到胜利那天,1946年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年仅三十六岁。

那个被扔在雪地里的孩子倒是命大,后来跟着养父母姓了王,解放后进了工厂当技术员。

有记者去采访他,问恨不恨父亲。

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盯着窗外的雪看了半天,最后说了句:"要没当年那些狠心人,哪来今天的太平日子。"

这话听着平常,可细琢磨里头全是血泪。

0 阅读:82
历史领航员

历史领航员

带你看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