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在决定起义前,曾根据当时华北军事形势作了三个应变预案: 1、与蒋介石合作把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9-13 17:40:23

傅作义在决定起义前,曾根据当时华北军事形势作了三个应变预案: 1、与蒋介石合作把全部军队撤往江南; 2、固守平津; 3、放弃平津,退保察绥。 1949年,北平的空气干得厉害,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一街一巷都是紧绷着的神经。 人心惶惶,外面解放军已经围到城下,城里呢,军人、百姓、官员、学生,全在等一个说法。到底打不打,是死是活,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城墙外的战壕已经挖好,炮架子架起来了。可城门还是关着的,一声没响。 傅作义站在城里,没睡好觉,也吃不下饭。他知道,自己已经站到那道坎上了。 这时候的傅作义,不是个能左右战局的人了。他不是不清楚,东北那边已经丢了,天津也快撑不住。自己手里那二十几万人,看着挺多,其实根本动不了。 北面、南面、西面,统统被围死了。 就算真要打,粮草也不够撑几天。天还冷,兵心也不稳,出不了几回合。 可一说投降,身边那些老部下脸都拉下来了,觉得这是耻辱。国民党的高层还在催,蒋介石那边希望他把兵撤去江南,至少能保住点力量。 他也不是没想过,但江南那头早已经不太欢迎他这支部队,哪有地方接得下这么多人。 他每天晚上都在地图前面站着,翻来覆去地看。 撤?守?放弃?三个选择摆在面前,哪个都不好走。撤江南,是把整座北平城和上头交代的任务都撂下;死守,是跟几十万人陪着一起死;退往察绥,虽说能保一口气,但那边早就是空地,没用。 谁也不想当第一个举白旗的人,可他清楚,再不动,这座城就要炸了。 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那边放出了一封声明,说得挺直白:北平可以不打,和平解放,条件是放下武器。这个话扔出来,傅作义心里咯噔一下。 他不是没见过毛泽东的手段,知道这人讲信,也讲牌面。 这句话不是光说给他听的,也是说给城里百姓听的,说给那些犹豫的将领听的。 等于明面上开了个口子:想谈,就快点。 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1月16日那天,解放军又送来一封信,被称作“最后的警告信”。 信里头写得一点不含糊:必须马上交出北平,不能毁坏文化古迹,否则,破城之日,所有负责任的人都别想好过。傅作义看着信,半天没说话。 他知道,这封信不是在吓唬他,而是催他下决心的。再拖,城外的炮就真要响了。 那种压力,不是能说清楚的。不是怕死,是怕死得不值。 可奇怪的是,就在那天上午,他突然让人发请柬,叫了十几位北平城里的教授、学者来中南海勤政殿吃饭。这个动作在外人看来,挺不寻常的。都什么节骨眼了,还吃饭?可实际上,这不是饭局,是一场试探。他想听听这些文化人怎么说,怎么想。 他自己心里其实已经七七八八有了个主意,但需要一个推一把的人。 那顿饭,坐下来的人不少,徐悲鸿、杨人楩、袁翰青、康同璧……都是城里说得上话的名人。 气氛没想象中那么沉重,大家一开始客气,傅作义让他们随便谈,说现在的局势不是一个人能定的。后来话题打开了,声音就逐渐大了起来。 有人说,北平不能打,打了就什么都没了;有人提到文物,说这城里故宫、颐和园、北海、大学、胡同,要是炮弹一炸,全成废墟;还有人直接说,将军您要是保住了北平,后人是记得您的。 席间,傅作义一直听,不太插话。 等大家都说完了,他才慢慢地开口,说他不是没想过谈,只是要有个台阶下。 他不是怕担责任,而是不想让兄弟们白死,也不想让城里百姓跟着受罪。他话说得不多,但说到“和”的时候,声音压得很低,很实在。 大家都明白,他已经下了决心。 饭局散了以后,傅作义没睡,直等到晚上,通县五里桥那边传来消息,说协议谈得差不多了。深夜,他批了字,等于默认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一天晚上,是北平和平解放的真正开始。 1月22日,正式协议签了,规定守军分批撤出,解放军接防。 街上没放枪,也没爆炸。老百姓把耳朵贴在墙上听了一夜,听不出动静。有人不信,爬到房顶看,结果真看见解放军的部队一列一列地进来,没有喧哗,也没抢没砸,一切都安安稳稳。 傅作义没走,他留在了北平,后来进了政协,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留下来。 他没有再穿军装,也不再发号施令。 他那身制服,脱下来之后,北平这个城市还在,城门、庙宇、石狮子、胡同,全都没动。 有人说他是识时务,也有人说他是变节。可那些话,落到一个快五十岁、打了一辈子仗的人耳朵里,早已经听腻了。 那年冬天过去之后,北平的雪下得不大,街上却格外安静。 墙上的标语换了,新政府的人也进驻了,但那些胡同里的老人、学堂里的学生、庙里敲钟的和尚,全都照旧过日子。 傅作义不再出现在报纸头条,也不再开大会,但有人记得,那年是他按下的刹车。 没有人给这场和平解放写一个绝对的评语,它既不是彻底的胜利,也不是屈辱的退让。但有一点,谁也没法否认:北平这座城,保住了。城没塌,庙没毁,书没烧。街边的早点铺子第二天照旧出摊,孩子们还穿着棉袄跑进教室,老师拿着粉笔,继续在黑板上写下“今天是1949年1月31日”。

0 阅读:0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