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北美电力基建简介题材新闻:题材介绍:1、 数据中心拉动美国用电量再次上行1.

📌北美电力基建简介题材新闻:

题材介绍:

1、 数据中心拉动美国用电量再次上行

1.1、美国用电量将再次呈现上行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2005年至2020年美国用电量需求整体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与之鲜明对比的是,预计2020年至2026年,美国总用电量需求复合增速将达到1.7%。EIA预计,2025年、2026年总用电量仍将增长,其重要的增长动力来自于工商业侧(包括数据中心)、工业侧(包括制造业)。

1.2、工商业/工业侧成为主要驱动领域

从各领域用电量占比来看,工商业、用户侧占比相对稍高,工业侧相对略少。2024年美国总用电量为4097 TWh,同比增长约2%。其中工商业、用户侧占比分别为35%、36%;工业侧占比25%。

根据EIA预测,2026年美国总用电量将达到4305TWh,2020至2026年复合增速在1.7%左右。其中,工商业、工业侧用电量需求增速分别为2.6%、2.1%,成为主要的增量驱动领域,尤其是工商业,数据中心带来的用电需求增量强劲。

2、 美国数据中心电力容量需求较大

我们基于主要厂商芯片出货测算2025-2028年美国AI需求带来的电力容量需求分别为19、31、47、67GW,三年CAGR约为42.4%。其中对于英伟达芯片出货量,考虑60%供美国本土,而其他厂商则考虑100%供美国本土。

3、 美国电力装机容量告急,光储、SOFC是目前可行的解决方案

根据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ERC)数据,2011-2024年美国电力负荷增长平缓,以夏季峰值负荷来看,历年均保持在770GW左右,但2024年美国峰值电力负荷较2023年增长较为明显,从761GW增长到799.8GW,电力负荷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包括美国中部地区、德州、西北部地区(科罗拉多州、爱达荷州、蒙大拿州等)、西南部地区(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可能与这些州的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有关。

根据NERC预测,未来美国峰值电力负荷年均增速约为2%,因此2025-2028年每年新增负荷约20GW,我们假定这一预测代表美国未来负荷正常增速,即未考虑到数据中心大规模发展时,美国未来4年,每年峰值负荷增长约20GW。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美国2024年电力总装机约为1198GW,其中占据最高比例的是天然气发电,近年来维持在480-490GW;煤电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314GW下降到2024年的172GW,几乎减少一半;燃油发电也从50GW下降到约28GW;核电从101GW略降至97GW,有恢复增长趋势;水电基本维持稳定;垃圾、地热发电装机量较小。而得到较大发展的电源形式为太阳能、风电和电池储能,2024年分别已达到122GW、152GW、26GW。

但如果考虑稳定可控电源,即排除掉太阳能、风电这两种不稳定电源之后,可控电源的总装机反而是下降的,从2011年的974GW逐步下降到2024年的923GW,主要因煤电退坡较快,油电也有下降,而气电的增长不足以弥补前两者退出所致,电池储能近几年才得到发展,也不足以弥补稳定可控电源装机的减少。

若以稳定可控电源装机/峰值电力负荷之比作为电力系统稳定度的标志,则根据过去若干年情况,该比值应在1.25左右。则根据我们对未来美国AI数据中心电力容量需求,加上NERC对美国未来新增功率(约每年20GW)的预测,我们对美国未来稳定电源装机需求的预测如下:

考虑到美国的稳定可控电源总装机量近年来没有增长,假设传统能源不再下降(主要是煤电、油电、气电、核电等),美国未来每年新增稳定可控电源需求也至少需达到上表中的水平。

目前来看,美国可以选取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1)光伏(或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储能:交付迅速、度电成本具备显著优势

根据Lazard的研究,可再生能源+储能供电相比传统能源已具备经济性,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光伏配储、风电配储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都低于天然气发电。Lazard认为,光伏+储能、风电+储能,在配储时长为4小时时,相较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和调峰天然气发电具备经济性。在包含额外的补贴(如IRA法案中的“能源社区”税收抵免补贴)时,光伏配储、风电配储的度电成本分别可低达38美元/MWh、8美元/MWh,低于天然气联合循环最低约45美元/MWh的度电成本。

2023年12月,Meta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商Orsted签订了一个光伏+储能的PPA协议,这个项目使用300MW光伏搭配300MW/1200MWh储能,为Meta的数据中心提供7×24小时清洁电力供应。谷歌的目标是 2030 年实现全天候无碳能源运营,其内华达州“光伏+储能”项目通过 350 MW光伏, 250MW/1GWh的电池储能系统,以PPA购电协议购买该项目的全部电力产出。

目前,北美现存的新能源+储能为数据中心供电的项目多以PPA购电协议的形式进行,也正在探讨通过专线甚至离网供电的可能性。

(2)SOFC(单体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交付迅速,已实现与燃气轮机的平价

SOFC较普通燃气轮机具有交付快速、清洁环保、安装便捷等优点。考虑OBBB法案对燃料电池的补贴后,可实现与普通轮机度电成本平价,具备承接燃气轮机外溢的经济性。单GW的设备投资额约1-2亿美金,扩产周期约1-1.5年(不考虑厂房建设),比普通轮机的扩产周期更快。目前Bloom energy具备1.2GW的产能,预计26年底可实现2GW产能储备。

(3)燃气轮机:产能限制大、交期显著延长

目前,北美燃气轮机供应主要由三大巨头(通用电气、西门子能源、三菱重工)主导,从订单排期来看,GE Vernova称其A级燃气轮机的订单排队时间已经长达3-4年,其7F和9F等成熟机型的排队时间也显著延长。西门子能源和三菱重工大型高效燃机的交付周期普遍在2.5年到4年之间。卡特彼勒旗下的Solar Turbines 其中小型工业轮机的需求同样强劲,交付周期也从过去的几个月延长至18个月到2年半左右。

目前,估算通用电气、西门子能源、三菱重工每年发电用燃机产能分别约为11.5-13.5GW、4.5-6.5GW、2.5-4.5GW之间,三家总和年产能约20GW,远远无法满足美国每年数十至上百GW的电源装机需求。

(4)小堆核电(SMR):目前尚未有投运项目,建设周期长

尽管微软已招聘核电高管,并已与星座能源签署协议,直接从其核电站采购零碳电力,也已与Helion Energy(一家核聚变初创公司)签署了购电协议。但SMR的理论建设优势(2-3年)尚未被实践验证。首个项目的实际周期可能仍需4-5年或更长。目前,前期准备与许可审批就可能长达3-5年或更长时间,后续即使实现标准化,建设周期也需要3年左右。

 因此,我们认为光储、SOFC是目前美国满足电力装机需求较为可行的两种方案。

假设两种情况,其一为传统的煤电、油电等不再退役,则结合美国每年约20GW的发电用燃气轮机产能,剩余装机需求2025-2028年也达到29、44、64、89GW,考虑SOFC产能扩张后2025-2028年可新增1.2、1.5、2、4GW装机容量,对储能的需求2025-2028年可达28-85GW。其二为煤电、油电继续退役,则美国燃机一部分用于填补煤、油退坡缺口,一部分可以提供净装机增长,假设每年传统能源净增长10GW,则每年剩余装机需求2025-2028年仍达到39、64、74、99GW,考虑SOFC装机后,对储能需求2025-2028年达到38-9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