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不其然。 中国方面突然宣布了对镓、锗出口实行许可。 从2023年7月起

果不其然。 中国方面突然宣布了对镓、锗出口实行许可。 从2023年7月起,涉及金属镓、锗及部分相关制品,出口要提交用途说明并获批,这一步直接把关键材料的闸门掌握在自己手里。 支撑这一步的底气不在嘴上,在产能。公开资料显示,全球镓冶炼产量九成以上来自中国,锗的产量中国也占大头,且长期能稳定交付。 视角转到日本,芯片链条里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功率器件等环节都用到镓和锗。日本企业多年主要从中国买高纯度原料,替代渠道有限、交付节奏不稳。 国内这边,内蒙古、湖南等地形成了从氧化物到高纯金属的完整流程,批量、纯度、出货记录都稳定,材料企业与下游厂家配合紧密,临时断点不容易。 对比其他来源,加拿大、德国等地有矿或有冶炼,但规模不大、周期长,难以覆盖日本的持续性需求,短期填不上口。 把时间往前推,日本在2023年收紧对华出售高端制程设备,名单覆盖多类关键环节,国内厂商设备获取受影响,这一步让上下游关系变得紧绷。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把关键原料出口改成许可管理,直接作用到日本企业的材料端,交付周期拉长、库存压力上升,采购计划不得不重排。 据日本媒体公开报道,部分企业开始盘点库存、改签原料合同,评估减产风险,供应链协调成本明显增加。 国内行业并未停摆。化合物半导体、红外器件、光伏等内需可以消化部分产能,企业通过订单结构调整和内外贸切换维持生产节奏。 这场掰手腕不靠喊话,靠的是谁掌握关键环节。材料卡点到位,比任何强硬表态更直接,效果体现在产线的进度表上。 路怎么走,取决于对等的配合。如果日本在设备和技术交流上不再增加新的限制,材料许可有空间;如果继续收紧,中国还有石墨等关键材料的选择,是否使用将视情况而定。 归根到底,供应链是实打实的约束。把关键环节稳住,产业就稳;一门心思对着干,成本就上去,交付就掉链子。 写到这儿,态度很清楚:谁尊重相互需求、保持正常往来,谁就能把产线跑顺。选择在对方手里,后果也在产线上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