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说起来还挺搞笑的!打了三年的俄乌战争,最终发现,真正管用的三件武器,居然都是中国

说起来还挺搞笑的!打了三年的俄乌战争,最终发现,真正管用的三件武器,居然都是中国平常就能见到的东西。   最出风头的莫过于无人机了,而这其中当属大疆无人机最受欢迎。这玩意儿在国内也就几千块人民币,到了俄乌战场直接成了双方的标配侦察兵。   乌军经常给它加装个手榴弹改装成简易攻击机,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算过一笔账,中国产的改装无人机成本才3000美元,而美军同级别的专业装备要卖到2万到4万美元。   虽然大疆早就宣布暂停在俄乌两国的业务,但双方总能通过第三方渠道弄到,毕竟性价比摆在那儿,摔了丢了也不心疼。   在顿涅茨克州的战壕里,经常能看到双方用这玩意儿互相侦察,有时候还能精准投弹端掉对方的机枪巢,谁能想到平时用来拍风景的无人机,现在成了战场“天眼”。   而另一个备受喜爱的东西,竟然是电动车自行车!这玩意儿在国内是上班族的通勤神器,而到了俄乌战场直接变身“战地轻骑兵”。   双方士兵最青睐的是续航100公里以上的国产电动自行车,满电状态能在泥泞的战壕间跑上大半天,载重量还能达到150公斤,挂两箱弹药外加急救包绰绰有余。   更关键的是它的隐蔽性,电机运行时噪音不到60分贝,比士兵跑步的声音还小,俄军侦察小队经常骑着它在夜间渗透,好几次摸到乌军阵地百米内都没被发现。   防雷性能也成了意外惊喜,反坦克地雷的触发压力普遍在150-300公斤,而电动自行车加士兵的总重量通常不到120公斤,就算误触也很难引爆,有个俄军士兵在赫尔松地区骑行时压到反步兵雷,车毁人伤但命却保了下来。   乌军这边更是把电动自行车玩出了花样,在扎波罗热前线,他们给车把装上支架当导航,后座绑上迫击炮炮弹,打完就跑的“游击战术”让俄军头疼不已。   前不久在西维尔斯克地区,为了营救一名被困5天的侦察兵,乌军直接用无人机空投了两辆折叠电动自行车,虽然其中一辆落地时摔坏了,但幸存的那辆硬是带着士兵穿过三道封锁线成功突围,这波操作把民用交通工具的战场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中国警用的防弹插板,这东西简直成了双方士兵的“保命符”。乌克兰战场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说花100多美元网购的中国插板,比北约制式装备还靠谱。   有个乌军士兵展示过他插板上的两个弹痕,硬是挡住了AK - 47的7.62毫米子弹,要知道按照美国标准,这种级别的防护得是IV级插板才能做到,而中国的III级插板就轻松搞定了。   国外军迷做过实弹测试,用“莫辛・纳甘”步枪近距离射击中国四级插板,子弹全被挡住,重复打击的地方也没穿透,关键是价格还不到美国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现在前线士兵几乎人手一块,揣在防弹衣里心里才踏实,毕竟在枪林弹雨中,能多一层保障就多一分活下来的希望。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这三样东西在国内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见产品,到了俄乌战场却被玩出了新高度。它们没有炫酷的高科技,却凭着低成本、易获取、场景适配性强的特点,在正规军装备之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这大概就是实战的智慧吧,毕竟能解决问题的东西,管它本来是用来干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