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1 月 25 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明确计划年底前访华,距离其 10 月突然推迟访华不足一月。这一反转既凸显德方对华关系的重视,更折射出中德乃至中欧关系在分歧与合作中摇摆的复杂态势。 瓦德富尔的访华波折,根源是中欧 “三重定位” 的内在张力。作为欧盟对华政策的践行者,德国始终在 “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 间寻找平衡。此次表态中,他既承认 “无中国欧洲难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又坚持对华 “去风险化”,强调稀土等领域降低依赖,暴露战略疑虑。而此前推迟访华的核心原因,正是其在台海、南海问题上的模糊言论触碰中方红线,本质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漠视。 经贸合作的硬支撑,让中德关系难离合作主轴。今年 1-8 月,中德双边贸易额达 1634 亿欧元,中国重回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超九成在华德企选择深耕中国市场。当前德国经济增长乏力、能源转型承压,中国的市场规模、完整产业链及新能源领域潜力,是其经济复苏的关键助力。瓦德富尔重启访华,既是回应国内商界呼声,更是认可中德经贸 “压舱石” 地位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脱钩断链” 绝非德国根本利益所在。 从战略层面看,此次访华更是中德高层互动的重要铺垫。德国总理默茨已确认明年 1-2 月访华,瓦德富尔年底前成行可提前沟通议题,为两国总理会面扫清障碍,体现德国对华外交的务实考量。但中德关系稳行致远,离不开对彼此核心利益的尊重。台湾问题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德方需摒弃 “双重标准”,在涉台等问题上坚守公正立场,才能消除信任赤字。 全球百年变局下,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性挑战频发,中德作为负责任大国,合作空间广泛。瓦德富尔的访华计划,是化解分歧、重塑互信的契机。未来,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务实管控分歧,中德关系就能在复杂形势中锚定合作主轴,成为中欧关系典范,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稳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