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无物、无虚、无实——九聊国画构图之感
上次三语聊到了国画构图中的轻重,今天三语来聊一下国画构图中的虚实。虚实,简单来说,就是画材在画面上的位置与布置。那么,何为虚实?虚实其实指的是画面的黑白关系。通常,空白处称为虚,有画处称为实。或者,疏散处称为虚,密集处称为实。这两者虽有相似之处,但绝不可混为一谈。空白和虚实虽然有关联,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
虚实在画面中起到了调节和变化的作用。其原则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这句话道出了构图中的一种微妙关系。过于实在可能会导致画面显得过于拥挤,而过于虚幻则可能使画面显得空洞无物。因此,我认为如何巧妙地处理虚实关系,是国画构图中的一大挑战。
然,以八大山人的作品为例。他的作品中往往只有寥寥几笔,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以虚求实”。他通过精心的笔墨控制,使得画面虽然简洁,但却充满了深度和内涵。
与此相反,有些画作看似密密麻麻,每一处都细致入微,但却可能让人感到沉闷和厌腻。故,这就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的道理。艺术不仅仅是填满画面,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恰到好处的笔墨,表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这种虚实关系就像音乐中的节奏,没有节奏的音乐无法打动人心,没有节奏的绘画也无法引人入胜。只有当疏密、虚实相互交错,形成强烈的节奏感时,一幅画作才能真正引人入胜,让人百看不厌。
由此可见,虚实关系是国画构图中的一大要素。它不仅关乎到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通过深入理解并掌握虚实的处理方法,画家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情感,创作出更加动人心弦的作品。
范云峰甲辰正月十四东莞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