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横平、横斜、横折——二十九聊临写《圣教序》中“盖”字
在浩渺的书法海洋中,每一个字都如同一艘小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今天,三语继续聊《圣教序》中的字,然,“盖”字具有独特而险绝之意,故,与大家一同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盖”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丰富的书法内涵。其上半部分,点、撇和第一笔横画重叠,仿佛在告诉人们,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一种空间的布局。在横画偏左的位置竖直向下写,竖下半边横画向左边伸展,顶笔藏峰,起笔向右,行笔间既有力度又不失流畅,末尾向上翻笔,左下压重,向右上推,这一系列的动作,宛如舞者在空中翩翩起舞,既优美又充满力量。
上半部分的“王”字,更是独具匠心。第一横平,第二横斜,第三横更斜,仿佛一幅即将倾倒的画面,让人捏了一把冷汗。然而,正是这种险象环生的构图,使得整个上半部分姿态上扬,如同悬崖峭壁上的松树,虽处险境却屹立不倒。
至此,回笔之后向左下点笔,向右下倾斜,笔尖横笔略细一些,向上方扬起,末尾处右下点笔向左,由重到轻,书写一个比较圆转的折笔画,中间点、撇均匀的平分。这一系列动作,如同一位高明的剑客在挥洒自如,既有节奏感又不失韵律。
然而,整个下半部分,“皿”字底的方框末尾处带笔写一笔横画,横画上扬向右下收笔,形状呈方形。此时,“皿”的一个横折,跨度很大,直接将上方拽了回来,从而让整个字险绝中仍显平正。这种平衡与对比,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
因此,在临写“盖”字的过程中,我认为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的笔画和结构,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笔法和审美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书法的博大精深,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范云峰甲辰三月初七北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