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手术的演进史

俺是李昕宇 2024-08-01 15:19:17
医生从来都不是神仙,所以最初是没有拇外翻手术的,那么怎么治呢?矫正器,去绑矫正器,去锻炼拇展肌,用力展开拇趾,由于基本都失败了,有聪明的医生设计了手术。这算第一代技术吧,毕竟保守治疗也是治疗。 第二代技术~McBride术,不断骨,靠肌腱的牵拉转位去拉直拇趾,后期用锚钉,由于根基还是歪的,只是强力拉直拇趾,时间久了不是复发就是僵硬疼痛,脚依然很宽,手术难度也大。惨遭淘汰。 第三代技术~断骨,从Chevron到Ludolff近百种术式涌现,总有不如意的地方,不断改进。这个阶段百花齐放,演化出微创断骨技术。大家发现只要断骨,手术就会有效果,虽然效果有好有坏。 第四代技术~大体走了三个分支,[一R]微创断骨,这个最简单不用固定,起步最快,3个月出师。[二R]Chevron截骨,简单但要固定,很快能出师,轻度的效果很好,[三R]Ludolff截骨,操作难度大,熟练后效果最佳,但有一定失败率。所以,有探索Scarf、Mau,Lapidus关节融合 第五代技术~[一R]微创在短时间克氏针固定的探索后,彻底改了截骨的手法和固定标准化,出现第三代微创技术,虽有瑕疵但总算脱离了断骨随意、效果碰运气的状态,推移量大,效果超越了Chevron。[二R]Chevron比较尴尬,不如前面的微创,矫形力度又不如Ludolff,又不微创又不彻底,将来面临淘汰。[三R]Ludolff的不稳定与Scarf的矫形力度不足互补,出现了旋转Scarf,直接封神,断骨稳定,操作简单、矫形力度最大,所以其他术式淘汰。 第六代技术~在第五代的基础上,增加稳定性,优化固定材料,争取零失败。[一R]与[三R]在切口大小,效果稳定性,恢复快慢各方面展开竞争,但是[三R]占绝对优势,除了切口大小,其他完胜。然而,[三R]正在想办法减小切口,一旦成功,将一统江湖。 也有医生在用第三代或者第四代技术,也有一些不错的病例,但是大量的问题病例却被隐藏起来。如果你选择了更旧的技术,那就更危险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