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

小马赛克啊 2024-08-27 17:24:53
容易焦虑、精神内耗的朋友一起共勉,这句话真的让我幡然醒悟。 - 2小时代表着即将发生的事情,是眼下就可以着手去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会要开的会议你要发言,下午要参加的面试。它一定会到来,既然非来不可,爱咋咋地,专注眼前,干就完了,坚信凡事发生必将有利于我。 8公里以外的事,指的是那些离我们较遥远的事情。 比如无用的社交、消耗你的人和事。它通常与你无关,不会对你造成直接影响,不必把太多的情绪和精力浪费在上面。 项飙老师在「附近的消失」这个概念中提到过: 现在的青年人关注的话题是两极的。一方面非常为自我的未来而焦虑,比如毕业之后去哪里,几年后应该做什么;但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上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危机和宏大叙事,但它们过于抽象和遥远,无法和每个人附近真实可触碰的生活形成链接。 很多时候,真正让人疲惫的不是既定的事实,而是你头脑里过早冒出的一个个糟糕的念头。 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 尽管你什么都还没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都会消耗你的心理能量。这种无谓的消耗,占用了你大量的精力,而当你要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时,能量却早已不够用了。 打败焦虑、内耗的最好方法,不是杞人忧天的胡思乱想,而是专注当下,去做那些具体能够解决你焦虑的事情: 要开会发言,就认认真真准备好表达逻辑 要参加面试,就仔仔细细梳理好项目经验 每花费1分钟在迟疑焦虑中,就会少1分钟去解决问题。当你开始行动,你就会发现所有预设的困难,早就不攻自破。 就像「圆桌派」中周轶君老师谈起「焦虑」一词时的解释: 焦虑是非常虚幻的情绪。而焦虑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具体。一说到具体,你就知道方法、路径。当我们的脚踩在具体的路径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时候,就没有了焦虑。 提前焦虑的结果,就是不断加深对未来的恐惧,削弱你的行动力,让你一事无成。 而为未来做准备最好的方式,是发挥全部的精力与热情,走好眼前这一步。

0 阅读:0
小马赛克啊

小马赛克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