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助的稿费,能长久吗? 就在《金陵晚报》等报刊宣布副刊文章不再发稿费的时候,我昨天看到一个帖子,有个写作者在贵州《山花》发了个短篇小说,1万多字,稿费标准千字600元,收到的稿费是税后7000多元。 我替这个作者高兴,但同时想到,这不是因为《山花》的发行量特别大、盈利能力特别强,毫无疑问,这是财政补贴力度强。这正常不正常呢?不好说。 记得30多年前,广东有一家发行量很大的生活类杂志(好像是省妇联办的),约请贾平凹写散文,开出的稿酬标准是千字千元。1000元现在不是个大数字,但是,90年代初,这是普通人好几个月的收入啊。贾作家也许只要半天时间,就能写出两三千字,两三千元就到手了。 但请贾平凹写文章的这家杂志社的做法无可厚非,我相信这稿费是杂志社自身赚来的,而贾平凹当年的散文确实也写得好,名气又大,出高稿酬约稿就很正常了。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稿酬。余华的《活着》,仅是一部小长篇,我记忆中好像不到10万字,但余华凭着这本小说赚到了3000万元,那就是300元一个字,也就是说,这部小说1000字的稿酬高达30万元,估计以后还会增长。 这很正常,人家是靠市场认可、靠发行量赚到这么多钱的,这是人家的本事。 据我所知,《山花》的稿酬标准不是最高的,还有《天涯》杂志更高,千字稿酬标准是1000元。这两家都是纯文学杂志,发行量好像也并不很大,至少不会比《收获》大,那么,他们发的稿酬是哪里来的钱,就不言自明了。 一个地方的文化是不是很发达,主要看这个地方有多少文化人才,而不是仅看一家杂志刊登了多少名家作品,说到底,名家还是所在地的名家,他们在杂志上发东西,就像到杂志所在地旅游了一趟一样。 说完。贴字二纸。 有两支毛笔坏了,今儿轻松修好了,很开心。一支是笔帽与笔杆脱离了,一支是笔头直接从笔杆中掉出来了,我花几元钱买了瓶强力胶,上午胶好后,下午试了一下,纹丝不动。这真是花小钱办了大事。
财政补助的稿费,能长久吗? 就在《金陵晚报》等报刊宣布副刊文章不再发稿费的时候
悦悦文化
2025-05-04 17:01:30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