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治疗第一步:调气机、通气血
《此事难知》说“治杂病先调气,再治其他症状”,这是中医治疗复杂疾病的重要思路,核心就一句话:调顺气机是解决杂病的基础。
一、为什么治杂病要先调气?
1. 气是身体的动力开关
中医里的气,就像身体的能量流,负责推动血液循环、消化食物、抵御病毒等。
如果气堵了(气滞)、气不够了(气虚)、气乱冲(气逆),就会像水管打结一样,全身代谢出问题,引发各种慢性病(如胃胀、失眠、疼痛等)。
比如:生气后吃不下饭(肝郁气滞影响脾胃),就是典型的气乱导致疾病。
2. 气顺了,病就去了一半
调气就像疏通堵塞的管道:先让气流动起来,身体代谢恢复正常,再去解决痰、瘀、热等垃圾就容易多了。比如:
胃胀不消化时,先理气(如用陈皮、木香)让胃气下行,再消积食会更有效;
长期疲劳的人,先补脾气(如四君子汤),气足了再去调理其他虚损症状。
二、调气怎么用?看这3类常见问题
1. 气堵了(气滞)——理气为主
表现 :胸口憋闷、胁肋胀痛、生气后加重
方法 :用疏肝理气的药,比如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陈皮),就像给生气打结的肝松绑,气顺了胀痛就减轻。
适用病 :乳腺增生、胃胀、月经前乳房胀痛。
2. 气不够了(气虚)——补气为主
表现 :说话没力气、一动就累、容易感冒
方法 :用补气的药,比如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给身体充能,气足了才能推动身体干活。
适用病 :慢性疲劳、低血压、术后恢复。
3. 气乱了(气逆)——降气为主
表现 :咳嗽止不住、反酸烧心、晕车呕吐
方法 :用降气的药,比如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把上冲的气按下去,咳嗽、呕吐就会缓解。
适用病 :哮喘、反流性食管炎等。
三、调气的关键:别犯这2个错
1. 虚证别乱理气
气虚的人(比如说话有气无力),如果误用理气药(如青皮、枳实),会越理气越虚,就像空车猛踩油门伤发动机。
正确做法 :气虚先补气(如黄芪、党参),气滞先理气,虚实夹杂就补药和理气药一起用(如香砂六君子汤)。
2. 理气别忘润燥
理气药(如木香、厚朴)大多有点燥,长期用容易伤津液,导致口干、便秘。
小技巧 :搭配一点滋阴药(如麦冬、白芍),比如逍遥散里用白芍配柴胡,就是理气不燥的经典组合。
四、一句话总结
治杂病就像打扫房间:先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调气),再清理垃圾(祛痰、活血等)才有效。
不管是胃胀、失眠还是慢性病,先看看是不是“气”出了问题,调顺了气,很多病就解决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