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刎而死,大将蒙毅、蒙恬也自杀身亡,而他们的死因都和一个人有关。 那年的盛夏时节,秦始皇东巡途中突发重病。这位横扫六合的铁血帝王在生命最后时刻,亲笔写下传位长子扶苏的密诏,派亲信快马加鞭送往北疆。 可谁也没想到,这封关系帝国命运的诏书会永远消失在驿道尽头,掌握着皇帝印玺的中车府令赵高,正悄悄编织着一张改变历史的阴谋大网。 赵高这个出身卑贱的宦官,靠着精通律法和揣摩上意的本事,在咸阳宫里摸爬滚打二十余年。 他比谁都清楚,扶苏向来主张仁政,与法家出身的自己水火不容。若让这位长子继位,他苦心经营的权势将如沙堡遇浪。 密诏送出的第七天,赵高把诏书塞进暗格,转身从书案抽出张空白帛书,他要给北疆那位手握重兵的公子准备份"厚礼"。 此时在阴山脚下的上郡军营,三十万秦军正日夜修筑着长城。 扶苏捧着蒙恬递来的青铜剑,剑身上倒映着这位监军公子清瘦的面庞。 三个月前父皇派他来边疆监军,说是要磨炼心性,可扶苏心里明白,这是对他多次劝谏仁政的变相流放。 蒙恬攥着那份要他二人自尽的诏书,古铜色的脸涨得通红:"公子且慢!陛下巡游在外,怎会突然下此严旨?末将戍边十余载,三十万将士的粮草兵械皆仰仗朝廷,若真有心谋反,何须等到今日?" 扶苏的手指抚过诏书上鲜红的玉玺印记,这方他从小看到大的印鉴此刻格外刺眼。 他想起了咸阳宫里那些眼巴巴盯着太子之位的弟弟们,想起父皇这些年越发多疑的性情。 北疆的风裹着沙粒拍打营帐,他突然苦笑出声:"蒙将军可记得去年春猎?父皇把最肥美的鹿肉赏给十八弟,却让我去收拾猎场。" 话音刚落,剑锋已划过脖颈,热血溅在蒙恬的铠甲上,烫得这位沙场老将踉跄后退。 远在九原郡的蒙毅接到兄长密信时,赵高的杀手已经踏进了郡守府大门。 这位负责修筑直道的将军到死都没想通,自家兄弟三代为秦效命,怎么就成了谋逆叛臣? 咸阳城里,胡亥坐在龙椅上瑟瑟发抖,赵高握着他的手在帛书上按印,轻声细语仿佛在哄孩童:"陛下莫怕,这些乱臣贼子不除,咱们的富贵可保不住。" 千里之外的骊山地宫,秦始皇的梓宫尚未封土。 本该主持葬礼的扶苏躺在榆林荒原,三十万边军眼睁睁看着监军自刎却不敢妄动,那盖着传国玉玺的诏书,比长城上的烽火台更有威慑力。 蒙恬被押往阳周狱中的路上,望着南飞的雁阵喃喃自语:"我要是抗旨,三十万将士的家小怎么办?"最终他吞下赵高送来的毒药,至死保持着面朝咸阳的跪姿。 这场血腥的权力更迭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那封消失的密诏。 随行太医夏无且曾在始皇帝弥留时听到"速召扶苏"的遗命,却在赵高掌控车队后神秘暴毙。 当代考古学家在湖南里耶秦简中发现过"北疆三十万卒粮"的记录,证实蒙恬军团确实长期依赖关中补给,根本无力反叛。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指出,扶苏之死折射出秦帝国严苛的符节制度,见印如见君,纵有疑窦也不敢违抗。 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他们打着扶苏旗号聚拢民心。 这个冤死公子的悲剧,恰似大秦帝国崩裂的第一道裂缝。 若是当年扶苏能多等三日,等来蒙毅从九原派来的探马;若是蒙恬狠心扣押使者,三十万铁骑南下清君侧……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留给后人的,唯有一声叹息。 信息来源: 《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蒙恬列传》 林甘泉《秦汉史二十讲》 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研究》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刎而死,大将蒙毅、蒙恬也自杀身亡,而他们的死因
提莫说热点
2025-05-28 09:57:09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