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自杀式”降价背后:宁可不赚钱,也要垄断手机巨头的跨界 其实,大疆这次的“自杀式”降价,远不只是和影石创新抢蛋糕。2024年影石创新占智能影像设备市场35.6%,大疆掉到13.2%。但真正让大疆上火的,是手机厂商的大军压境。 OPPO已确认在手持影像设备领域立项,华为、小米也密集招兵买马。这些手机巨头有啥?供应链比你稳,算法比你强。手机厂商跨界,难度比卖菜还低,关键是用户都在他们手里。 所以这次大降价,表面是和影石创新较劲,实际上是提前给手机厂商“下马威”。大疆就是要让后来者一来就头疼:你敢卖贵,没人买;你敢卖便宜,直接亏本。 但别小看这次降价的分量。行业调研显示,大疆老款产品单品出货量突破千万。手机厂商本来打算2026年推新品,现在一看大疆把价格打穿地板,定高了卖不动,定低了赔死自己。 这波“价格护城河”,简直把竞争对手的路都堵死了。谁都知道,手机厂商做硬件新赛道,头几年最难的就是摊薄成本。 大疆这波让利,等于直接给他们上了一道“入场税”。你想进这个局,得先做好亏钱的准备。别以为大疆就不心疼钱。 今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年复合增速可能只有8%左右,比过去两位数时代降了一大截。消费级市场从“增量”转“存量”,每年新用户都少了,库存压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大疆这波降价,也是在给自己清库存,让新品上线时能轻装上阵。大疆新品最快2026年就要来了。老款产品趁“双十一”甩卖,既扩大用户基数,又给新品让路,一举两得。 大疆也想找新增长点。今年推了全景相机和扫地机器。结果呢?全景相机赛道,影石创新的份额高达67.2%,大疆只能喝汤。扫地机器人更惨,定价高,用户不买账,市场反响冷清。 这些尝试说明一点:硬件巨头转型,没那么容易。就算是行业老大,只要离开舒适区,照样会被市场修理。 不赚钱砸市场,短期内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把老用户得罪了。社交平台上,刚买完就遇上降价的用户,气得连夜建维权群。线上线下价保、退货政策混乱,有人觉得花钱买了教训。 但大疆敢这么干,说明他们算过账。短期的用户不满,大概率会被后续新品、体验升级和售后政策缓冲掉。只要产品持续创新,用户最终还是会回来。 手机厂商的确厉害,供应链、算法、硬件、渠道全有,OPPO每年为影像投10亿,影像团队超千人。 但问题在于:手机影像再强,想做出一款专属手持设备,难度比想象大。用户买手持相机,追求的不止是像素,更是体验、续航、配件、生态系统和品牌信赖。 大疆靠的是十几年技术积累和全球渠道铺设,不是短时间砸钱就能超越的。况且,用户用惯了大疆的操作逻辑、配件生态,换品牌的门槛比你想象高多了。 有人说大疆这波降价是“自掘坟墓”,利润肯定受伤。但从企业战略来看,其实是主动“断臂求生”,用短期利润换市场主导权。只有守住大盘,才能有资格做下一阶段的行业引领者。 要是让手机厂商轻松切入,未来用户习惯、标准、配件生态都会被重塑,大疆就算技术再强,也难以守住江山。与其慢慢被蚕食,不如主动出击,先把价格打下来,拖慢对手节奏。 大疆真正要做的,是从硬件“征服者”向生态“构建者”转型。靠一两款爆品吃天下的日子已经过去,未来拼的是用户全流程体验、配件生态、软件服务和创新速度。 有时候,真正的赢家不是最会省钱的,而是最敢砸钱守阵地的。大疆这次,赌的不是利润,是未来。 参考资料: 《大疆罕见大降价 意图推动行业洗牌?》——南方都市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