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快报!今天 ​我国火箭发射失利! ​北京时间11月10日12时02分,星河动力

快报!今天 ​我国火箭发射失利! ​北京时间11月10日12时02分,星河动力航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谷神星一号(遥十九)火箭失利,搭载的两颗遥感卫星和一颗科研卫星没能进入预定轨道。 咱先把话说透,这次失利不是“全炸了”,是卡在了最后一步!火箭一级、二级、三级都飞得稳稳当当,分离也没出半点岔子,可四级发动机点火飞了510秒后,突然异常提前关机,就差最后一口气,卫星没能达到入轨速度,直接错失了预定轨道。想想那场景,酒泉发射中心的工程师们盯着屏幕,看着数据突然跳红,心估计都揪成了一团——这可是他们熬夜调试了无数个夜晚的成果啊! 谁能想到,这枚“谷神星一号”是国内民营航天的“明星产品”!2018年星河动力刚成立时,没人敢相信民营企业能搞火箭,可他们只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22次发射,20次成功把85颗卫星送进太空,成功率超90%,在民营航天里妥妥的龙头水准。这次搭的三颗卫星也不是“摆设”:两颗光学遥感卫星,本来要去监测农作物长势、排查洪涝灾害,甚至帮着抓非法采伐;还有一颗是中北大学的科研星,是山西高校首颗卫星,专门测试新型姿控系统,为后续128颗智能卫星组网攒经验,结果全因为这临门一脚的故障,没能实现使命,太可惜了! 这里嵌个专业知识点:航天领域有个“归零”制度,一旦出现故障,必须把设计、生产、测试、发射所有环节都查个底朝天,直到找到根本原因、解决问题才能复飞,星河动力已经第一时间启动这项工作,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是对航天事业的敬畏。还有个知识点,谷神星一号是固体运载火箭,最大优势是发射准备快,早期首飞要40多天准备,现在10个工作日就能搞定,核心部件还用3D打印技术制造,成本比传统火箭低不少,这也是民营航天能快速发展的关键。更重要的是,2014年国家放开民间资本参与航天的政策门槛后,商业航天才迎来春天,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元,星河动力这样的企业正是政策支持下的中坚力量。 你们知道民营航天搞发射有多难吗?火箭上几百万个零件,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导致失利,美国SpaceX早期也炸过不少火箭,现在97%的成功率,全是一次次失利堆出来的经验。星河动力这次失利,放在整个行业里看太正常了——之前有阿里安火箭因为一块抹布堵了水管就爆炸,还有美国探测器因为整流罩没打开失败,航天探索本就是“刀尖上跳舞”。可就有少数人在网上瞎逼逼:“民营企业就是不行”“浪费钱”,这种话太伤人了!人家团队里全是北航、航天一院出来的技术大牛,创始人刘百奇放弃稳定工作创业,为了搞可回收火箭,还专门给火箭设计了气流“小翅膀”减少燃料消耗,这种敢啃硬骨头的劲头,难道不值得尊重? 再说说这三颗卫星背后的心血,中北大学的师生为了这颗科研星,熬了无数个通宵做测试,就想填补山西高校卫星研制的空白;那两颗遥感卫星,本来能在明年汛期帮着监测洪水,为灾区争取救援时间,现在这些计划都要推迟。但星河动力没逃避,第一时间站出来致歉,承诺全力排查问题,这种担当比啥都重要。要知道,他们刚在10月启动IPO,马上要冲刺科创板,这个节骨眼上失利,对企业估值肯定有影响,但他们没有隐瞒,反而坦诚面对,这才是做事的态度! 你有没有发现,航天失利最让人揪心的不是失败本身,是背后无数人的付出付诸东流?还有个互动点:你觉得该给民营航天多少容错空间?是一次失利就全盘否定,还是像支持国家队一样包容他们的探索?另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民营航天企业在搞火箭吗? 航天探索本无坦途,每一次失利都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星河动力90%的成功率,已经在民营航天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这次四级发动机的故障,会成为他们优化技术的重要养分。民营航天不是国家队的补充,而是中国航天的重要力量,他们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填补了商业发射的市场空白,为卫星组网、太空旅游等新领域铺路。一次失利打不垮有韧性的航天人,反而会让他们更谨慎、更强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