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河南焦作,男子把买车款付给4s店店员后,却迟迟提不了车,最后店员还玩起了失踪,男

河南焦作,男子把买车款付给4s店店员后,却迟迟提不了车,最后店员还玩起了失踪,男子慌了,跑到4s店讨说法,没想到,店里来了很多跟他一样的买主,都是付了款提不到车的,大家都在找那名店员,4s店负责人告诉买主,那个人根本不是店里员工,他们只是合作关系,而且他们之间有经济纠纷,并扬言:你们想退钱、提车只能找他,跟我们无关。买主们气愤不已,找媒体曝光,结局迎来转机。 2025年11月初,毛先生到当地某4s店买车,他看中的那一款是网红汽车长安糯玉米。 当天接待毛先生的是跟他一样也是姓毛的毛某,毛某说他是4s店店员,可以给毛先生介绍车子,并带他体验。 两个人有说有笑,边看边聊,不得不说毛某的嘴巴很会说,把毛先生哄得团团转,当即就付了车款。 当时毛某是在店里开的单,4s店负责人也看到了毛某给毛先生服务。 毛先生拿到单据后,拿出手机,本想直接在店里扫微信支付,但,很快被毛某拦下了,他说扫转给就可以了,过后他再转给老板。 毛先生觉得,既然是4s店员工,那么转给谁都一样,反正他也收到收据了。 毛先生付完钱后,就等着提爱车啦,可毛某却说,让他再等两三天因为店里没有现货,毛先生只好先回去等。 谁料,到了约定提车的日子,毛某再次找理由推脱,他说让毛先生别着急,要不了几天他就可以提车了。 就这样,毛某一拖再拖,毛先生等了又等,直到两天前,毛某都没有通知毛先生去提车,毛先生忍不住跑到4s店,想一看究竟。 谁料,毛先生到那里后才发现,4s店里来了很多跟他一样的买主,大家都是付了钱后提不了车。 可4s店负责人却跟他们说,毛某根本不是他们店里的员工,他们是合作方,而且毛某跟店里有债务纠纷,他让买主们把钱付给谁就找谁提车、退款。 买主们懵了,毛某不是店里员工为什么他能在店里开单卖车? 店负责人表示,他们没收到买主的钱,自然没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还一副责怪买主的意思,为什么要把钱付给毛某。 可偏偏这时,毛某玩起了失踪,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买主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最后,毛先生跟着买主们,大家浩浩荡荡找到媒体曝光此事,记者跟着毛先生一伙人来到4s店。 负责人还是那几句话,毛某根本不是店里员工,他们是合作的关系,他欠了店里几十台车的车款没还清,买主们把钱付给他就应该跟他拿车或者退钱。 记者问店长,既然毛某不是你们店里员工,是谁允许他在这里卖车接待顾客,他接待顾客开单的时候,你们知道了为何不阻止? 接着一买主说,毛某给他开单时,店长就在旁边,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想着毛某不是店员。 最终,在记者的提议下,买主们报警处理,而在警方和记者介入后,毛某终于出现,他承认了自己确实拿着买主们的钱,并利用这些钱抵债。 毛某跟记者承诺,钱是他收的,该给人家提车的提车,该退钱的退钱,他是一个有担当的人,该自己的责任他不会推。 但,毛某表示,他跟4s店的账还没算清,等个两三天后,他会给买主们一个交代。 目前,案件还没有进展,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车主也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准备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我想说,毛某真是“演技派”,顶着合作方的名头,在4S店堂而皇之卖车开单,收了钱就玩失踪,转头还敢喊“有担当”,这脸皮厚度堪比防弹玻璃。 4S店更离谱,眼睁睁看着外人在自家地盘坑顾客,事发后立马翻脸不认账,一句“不是员工、与我无关”就想撇干净,合着顾客是瞎了眼,看不出谁是真店员? 一个骗得心安理得,一个甩得干脆利落,把消费者当皮球踢来踢去,嘴脸难看又可笑。 若非媒体曝光、警方介入,这群受害者怕是要对着空收据喊冤到天荒地老,这“合作甩锅”的戏码,真是刷新了下限。 那么,从法律角度如何看待这件事? 根据《民法典》第172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结合本案来看,毛某虽与4S店仅为合作关系而非员工,但他在4S店内公开接待买主、介绍车辆、开具单据,且买主开单时4S店负责人就在旁目睹却未阻止,这种行为足以让毛先生等消费者有充分理由相信毛某拥有代表4S店卖车收款的代理权。 4S店对毛某在其经营场所内的卖车行为未加制止,存在明显管理疏漏,不能以“非本店员工”为由推卸责任。 毛某收取车款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其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应由4S店承担,买主们有权要求4S店履行提车义务或退还车款。 4S店承担责任后可再就自身损失向毛某追偿,这也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商家以内部关系为由损害消费者利益。 这个事件也告诉我们,买车可得多留心!先认准销售是不是4S店正经员工,付款千万别转私人微信,一定要走店里对公账户,票据、聊天记录都存好。 4S店也别装傻,外人在你店里坑人不拦着,出事儿照样要担责。 真被骗了别慌,赶紧报警、找监管部门投诉,该维权就得硬气点。

评论列表

笑风云
笑风云 2
2025-11-17 01:08
这是管理疏漏吗?明显是合伙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