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 以前日本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在中国都是抢手货,现在全部被国产取代了。 正如台湾名嘴赖岳谦调侃的一样,日本现在也只有那个什么“片”可以拿出手了。 不信的话我们就看看各领域,先说当年日本最风光的家电领域,二十年前谁家要是摆上一台索尼彩电、松下冰箱,那绝对是街坊邻里羡慕的对象。 那时日本家电靠着 “耐用” 的招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一度占到三成以上。 可现在再去家电卖场,海信、TCL、小米的专柜比日系品牌热闹多了,2024 年国内电视市场里,海信、小米、TCL 三家就占了 61.4% 的份额,前八大国产品牌更是吃下 94.9% 的市场,索尼、松下这些曾经的 “巨头” 加起来连 5% 都不到。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家电不光在国内称王,还反过来 “攻占” 日本本土: 2024 年日本卖的平板电视里一半以上是中国品牌,海信单家就占了 41.1%,把索尼、松下甩在身后,这波 “反向输出” 简直把昔日的优势彻底颠倒了过来。 汽车领域的变化更具戏剧性,十年前马路上每四辆车就有一辆是日系车,丰田、本田、日产的轿车一度是家庭购车的首选,2020 年日系车在华份额还高达 23.1%,本田当年销量更是冲到 162.7 万辆的巅峰。 可短短四年过去,日系车就从 “香饽饽” 变成了 “苦主”,2024 年丰田在华销量降了 6.9%,本田暴跌 30.9%,跌到 2014 年以来的最低谷。 日产更惨,销量回到 2008 年水平,三大品牌加起来才卖了 332.5 万辆。 反观比亚迪,单 2024 年在华就卖了 381.7 万辆,比日系三强总和还多,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更是涨到 61%,把日系的 11.2% 远远甩在身后。 为了抢市场,本田雅阁降了 5 万,日产轩逸卖到 8 万起,可还是挡不住下滑,最后只能关厂裁员,日产关了常州工厂,本田封了广州、武汉的生产线,曾经的 “车界霸主” 如今只能靠缩减规模求生。 其他曾经的日本优势领域也早已换了天地,以前拍照必提佳能、尼康,现在华为、小米的手机影像能力堪比专业相机,相机市场本身都在萎缩,日系相机成了小众玩家的 “玩具”。 索尼 Walkman 当年是潮流标配,现在早就被国产智能手机取代,连日本年轻人都在用小米、OPPO。 台湾名嘴赖岳谦会的调侃,日本现在拿得出手的只剩那些 “特殊影片”,虽然直白,却戳中了现实 —— 从家电到汽车,从数码到出行,日本货的阵地几乎被国产全面攻克。 正因如此,以前抵制日货还得 “忍痛割爱”,毕竟不少日系产品确实有不可替代性,现在大家逛街购物,随手拿的都是国产,不是刻意抵制,是日系产品早就从 “必需品” 变成了 “可选项”,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想不到去选。 这种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中国企业从技术到质量一步步追上来的结果,当年日本货靠性价比打开中国市场,现在中国货用同样的路数反超,甚至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日系企业的犹豫和迟缓,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抢走。 等到现在想补救,推出电动车型、降价促销,可消费者早就不买账了,毕竟国产已经给了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