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开始杀疯了,乌克兰用黑市流入的飞弩6击落俄KH101巡航导弹,苏丹刚用FK2000拿下伊尔76,曾经“缺乏实战”的标签正在被彻底撕碎。 乌克兰东部战场传来消息,乌军防空小组用飞弩6精准击落一枚俄制KH101隐身巡航导弹。射手回忆,从发现目标到锁定发射仅有几秒,按下按钮时世界只剩雷达屏幕和按键。 这枚飞弩6并非中国直接供应,而是通过西方在全球搜罗武器的渠道流入。作为2000年就亮相的老型号,它采用红外紫外双波段导引头,抗干扰能力极强,即便面对先进巡航导弹也不落下风。 更令人瞩目的是,苏丹快速支援部队用FK2000防空导弹,在西科尔多凡州上空击落一架伊尔76运输机。机上5名俄罗斯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残骸中清晰可见FK2000的导弹碎片。 这款FK2000是阿联酋采购后转运苏丹的,有效射程25公里、射高12公里,此前已在苏丹战场击落4架土耳其无人机,这次更是创下击落大型运输机的纪录,展现出全方位防空能力。 这两场实战,彻底打破了外界对中国武器的固有印象。此前多年,中国装备因缺乏大规模实战检验,被贴上“样子货”标签,即便歼10系列亮相国际,也有人质疑“人没经过实战”。 但2025年的战场给出了答案。5月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装备的歼10CE战机,凭借霹雳15E远程导弹取得8:0的战绩,压制了印度的阵风战机,连法国情报部门都承认其技术优势。 英国金融时报直言,这是中国武器首次与西方顶尖装备正面交锋,证明其性能已实现比肩。曾经刻意无视中国武器战绩的西方媒体,如今也不得不聚焦其战场表现。 背后是中国武器出口的扎实布局。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武器已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巴基斯坦、埃及、沙特等都是核心买家,出口从低端廉价转向高端定制化,价格仅为西方同类产品的1/3-1/4。 飞弩6早已畅销苏丹、巴基斯坦等国,还向约旦转让技术授权生产;FK2000通过正规渠道出口阿联酋后,因地区局势流转至苏丹,这正是军火贸易的客观规律——一旦出售,便可能随利益流动。 国际上对军火流通有默认规则,非正规渠道扩散难以完全杜绝,中美俄等武器出口大国均面临这一问题。中国始终坚持不向冲突双方直接出售武器,装备通过第三方或黑市流入,恰恰体现了中立。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质疑“为何不管控渠道”,也有人反驳“大国都无法完全杜绝,中国中立已很明确”;更多人认可“实战是最好的广告”,20年前设计的飞弩6仍能击落先进巡航导弹,足以证明技术底蕴。 还有网友对比西方武器,“美国毒刺导弹也流入俄乌战场,没人指责美国,为何针对中国?”“中国不站队任何一方,装备流向双方才是真中立,不像某些国家一边倒输送武器”。 在我看来,中国武器的“杀疯了”,本质是硬实力的必然体现。从歼10CE的空中压制,到飞弩6、FK2000的防空绝杀,没有偶然的战绩,只有多年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 而中国的中立,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不偏袒任何一方,不直接向冲突双方售武,即便装备通过非正规渠道扩散,也未刻意干预流向,这才是国际社会应有的中立姿态。 未来,随着中国武器出口的常态化和技术升级,大概率会有更多装备出现在全球热点地区。这不仅能进一步验证其实战性能,也会让中国中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但同时,中国也需加强出口管控,在坚持中立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和国际合作,减少装备非正规扩散带来的风险,既彰显实力,也守住责任底线。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