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米格-41要飞4马赫,飞行员扛不住,俄空军卡在人身上

俄罗斯方面声称正在研制米格-41战机,目标是让它达到4马赫的飞行速度,大约每小时能飞5000公里,这架飞机的主要用途不是

俄罗斯方面声称正在研制米格-41战机,目标是让它达到4马赫的飞行速度,大约每小时能飞5000公里,这架飞机的主要用途不是进行空中战斗,而是用来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和打击卫星,听起来确实挺厉害的,但这里有个问题,它仍然需要飞行员坐在里面驾驶,发动机的材料问题其实不算最难解决的,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坐在里面的飞行员能不能承受住这样的飞行条件。

你想想,飞机一加速转弯,身体就被压得难受,好像有十几个人坐在胸口上,现在最先进的战斗机飞行员最多能承受12个G的力,还得靠特制的衣服和呼吸技巧坚持着,撑不了半分钟就会晕过去,如果米格-41真的飞到4马赫再急转弯,G值可能冲到14以上,飞行员眼前会突然发黑,什么也做不了,这飞机就算飞得再快,没有人能够操作,也就成了一块废铁。

俄罗斯打算用一百六十架米格-31来替换现有机型,就需要配备至少三百二十名能够承受这种高负荷飞行的飞行员,而他们全国现役飞行员总数还不到三千人,每年能培养出的适应这类机型的高强度飞行人员数量有限,还要考虑身体恢复周期和心理压力这些实际问题,这其实不是技术层面的困难,而是涉及人体生理条件限制的现实问题。

更让人尴尬的是,对手的导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美国和中国的新型空对空导弹已经瞄准五倍音速和二十五公里高度的目标,等到米格-41真正造出来的时候,可能刚起飞就会被这些导弹追着打,还有那个激光武器,宣传得很厉害,但装在高速飞行的飞机上要怎么解决散热问题,怎么提供电力,连一个可靠的方案都没有公布出来,发动机方面,RD-7系列连实际测试都没看到过,相关数据全靠猜测。

其实中国和美国早就转向无人机了,无侦-8、X-37B这些机型不用考虑飞行员的承受能力,可以随意提高机动过载,也能长时间持续飞行,甚至能当成一次性武器来使用,俄罗斯坚持发展有人驾驶战机,可能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飞行员才是战场上的关键角色,但现实情况是机器比人类更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

我总感觉这件事就像是在跟时代较劲,技术参数写得很夸张,但实际落地时却卡在最原始的问题上,就是人的身体,他们把它说成是战略武器,可它更像一个昂贵的实验品,俄罗斯方面可能自己也知道难度很大,但为了面子不能认输,只能继续推进,结果就是纸面上吹得越来越神,实际进展却慢得让人着急。

如果这个项目真的做成了,那就是人类生理极限的一次突破,但更有可能的是,它只会成为冷战思维的最后一次坚持——用一堆根本完不成的任务,来证明自己还能玩下去,可惜战争从来不讲感情,只看谁活得更久、打得更准。

评论列表

一个人
一个人 2
2025-11-24 14:00
先别说它有没有钱,有没技术造还另说,别像不锈钢那样把发动机烧熔化了就让人笑掉大牙!
老腊肉
老腊肉 1
2025-11-24 12:58
你自己都说这飞机不用进行空中战斗,只用来拦截高超音速导弹和打卫星了,那飞机需要急性机动转弯吗?SR-71“黑鸟”知道不?它的最大飞行速度是3.5马赫,这玩意飞了几十年都没事,毛子弄个4马赫的飞机也没啥好奇怪的。至于防御敌方导弹什么的,拦截导弹、打卫星需要跑别国领海、领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