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36万亿美债还不起,特朗普决定“弄死”大债主!为此不惜自曝家丑 38万亿美元的

36万亿美债还不起,特朗普决定“弄死”大债主!为此不惜自曝家丑 38万亿美元的联邦债务,年利息支出高达1.2万亿,这不是一个国家的正常负担,而更像是一场定时炸弹。 这个炸弹,正好落到了2025年的特朗普政府头上。 特朗普的“一揽子大而美”政策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号,实际上却给财政开了个前所未有的大窟窿。赤字扩大、债务飙升,财政部已经快连利息都养不起了。 美联储手上攥着4.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特朗普看着这笔账,开始琢磨“怎么少还点”。 于是,把枪口对准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算盘的精密推演。 2017年审批的美联储总部翻修计划,本来预算是19亿左右,然而到了2025年,已经严重超出预算,大约为25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拿它当“突破口”,指控鲍威尔挥霍无度、管理失职,甚至暗示其中有贪腐问题。 白宫推动国会开听证,司法调查也随之跟上。这不是为了省点装修费,而是想借机扶植自己人,控制货币政策方向。 特朗普嘴上骂鲍威尔是“笨蛋”和“大输家”,实际上却在美联储内部悄悄布局,把更听话的理事推上台。 美联储也不是吃素的。鲍威尔坚持货币政策“数据驱动”,对降息一事非常谨慎。10月底只象征性地调了25个基点。 债务问题不止在联邦政府。美国企业债、家庭债也在一同狂飙,整个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杠杆已经攀上历史高位。这就像一个连环套,任何一次利率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连带引发一场金融过山车。 市场情绪也在转变。惠誉、穆迪、标普三大评级机构先后对美国主权信用降级,这是自2011年标普首次下调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把责任推给美联储,也算是惯用伎俩。但更大的问题是,全球的债主们已经不想再陪美国玩了。 中国率先开始减持,2025年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7月又抛了257亿,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加速买入黄金,黄金储备已经突破7377万盎司,这一套组合拳,显然是在调整资产结构,规避风险。 英国虽然短暂接棒成了第二大美债持有国,但整体来看,全球官方机构对美债的兴趣正在减弱。各国央行更愿意把鸡蛋分在多个篮子里,尤其是当美债的信用看起来像是泡沫时。 美元也在国际结算中慢慢失去统治力。沙特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贸易,俄罗斯和伊朗早已抛弃美元转向本币互结。 数据表明,美元在跨境支付份额中正在小幅下降。这不是单个国家的选择,而是一个趋势。 金砖国家也在加紧本币结算合作,“去美元化”的浪潮已经从口号变成行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用人民币结算的比重不断上升。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非但没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反倒促使企业加速外移,全球供应链正在被重新书写。 中东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开始考虑新路线。,一些基金正在增加对日元和人民币资产的配置,这是对美元资产波动性的直接反应。当债主不再信赖债务人,这是比债务本身更可怕的信号。 特朗普此时选择“整顿”美联储,更像是转移矛盾的烟幕弹。他并不打算解决债务问题,而是想通过压低利率,减少政府的利息支出,把这张巨额账单往后拖。 但问题是,世界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可以任美国“刷卡不还”的时代。 这场总统与美联储的公开交锋,不只是权力斗争,更是美国政治极化的缩影。本该独立运行的中央银行,被拉入了政斗的泥潭。 这对市场信心的打击,远比几百亿美元的利息更深远。 更麻烦的是,美国已经不是第一次玩这种游戏。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灾难还历历在目,当年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美国强行抬高关税,结果引发全球报复,最终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加剧了大萧条。 今天的“关税墙”或“美元墙”,换汤不换药,本质都是把问题甩锅给别人。 美元霸权不会在一夜之间崩塌,但其根基确实在动摇。如果美国继续把中央银行当成政治工具,继续透支国家信用,那么最终埋单的,不只是美联储,也不仅是特朗普,而是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 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美元说了算的年代。当债主不再信任债务人,市场不再信任规则,全球经济格局的钟摆也许真的在悄悄转向。 美国不想面对的真相,正在被一笔一笔的债务,写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