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众多家电企业在一线市场经营的红线非常清楚,那就是“不管时代怎么变,消费者怎么变,竞争格局怎么变”,必须要保持“线下渠道商的经营基本盘”不能动摇。在任何时候,家电企业都要支持、助力或团结一批渠道经营者(运营商、零售商)勇敢去战斗。
文剑 撰写
今年以来,一线家电市场上,众多渠道经销商,主要是以县城、乡镇市场的家电经销商群体(又称家电直营商),生意遭遇了一轮“滑铁卢”。很多渠道商直言,生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悲伤”。
一边是营业收入的直线下滑,找不到任何可以挽救和反弹的机会和手段;另一边则是利润的亏损,连续数月的整体亏钱,让很多商家直言“熬不下去”了。最可怕的,当属今年以来“国补”政策引发的市场竞争与洗牌加速,进一步让线上各类电商网店的经营者们,蚕食了线下渠道经销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多位县城及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不是在抱怨,就是在指责,或者选择躺平,甚至思考何时以最低的代价退出市场。自去年9月以来,到今年11月,整个家电市场上“生意最差、日子最难、经营最痛苦”的群体,就是一线市场上的渠道经销商。
他们表面上遭遇的是“货卖不动、钱赚不到”,业绩的下滑;实际上他们最大的经营短板则是“面对同行时竞争资源匮乏、竞争手段单一,以及竞争实力薄弱”,最终遭遇了“根本抢不到订单,也抢不到用户”的残酷现实。
必须承认,与京东、天猫、拼多多,以及抖音电商、小红书电商等对手竞争时,众多渠道的家电经销商面临着先天性的短板:一是自身的竞争实力薄弱,并不具备这些平台型电商强大的采购能力和快速的出货能力,普遍都是“规模小、实力弱、只顾眼前利益”的商业群体;二是无法从家电企业手中获得他们支持京东、天猫等平台型电商时的资源、产品及政策,更多还是“单打独斗”和“偏安一隅”的分散式竞争。
这也就直接引发了渠道经销商,在家电产业、家电市场、家电消费的多重洗牌和变革力量推动下,于一线市场竞争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以及竞争手段和能力不断削弱。从去年到今年以来,市场上超过一半的渠道经销商经营与发展已经掉进了“泥坑”之中,家电圈认为:单靠这些渠道商家自身的力量和手段,是无法撬动和改变“命运”并创造“未来”的。
虽然,这些年来,不少家电企业,特别是头部的海尔、美的、格力、海信、长虹,以及方太、老板、华帝、奥克斯等企业,一直在努力推动,甚至更新线下渠道商的经营体系,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营转型思路赋能。但是“形势比人强”,很多家电企业面临着年度规模化的出货压力,特别是对手的强势挤压与竞争,不得不选择在短期内加码优质渠道和平台,最终优质资源、商品,甚至是营销、广告、推广等投入都流向了平台型电商,而不是数以万计的线下渠道商家。
依靠并团结各种线上的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社群电商,以及平台电商,保证出货规模,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没有错,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家电圈想要提醒的是:接下来,不管有多么艰难,家电企业必须设置“线下渠道的经营生命线”,守住线下渠道商经营体系的“基本盘”。
守住线下渠道商基本经营盘的突破口和抓手,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又在哪里?绝不是简单地拿资源狂砸线下渠道商家,这很容易出现投入产出比失衡。家电圈认为,聚焦两个方面:一是道与术的再造。对于线下渠道商,受限于实力、规模,难以与平台型电商正面竞争,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路径和方向。所以,家电企业的赋能不是简单的给资源、给商品、给信心,还应该给方向、给路径和给战略,要在家电企业市场营销体系中再造线下渠道商的价值与未来。提前给线下渠道商留出战略空间和竞争资源。
二是竞争与共赢的探索。线下渠道商的未来与出路,不能总想着依靠家电企业的战略支持,还需要自身构建并掌握内生性的差异化竞争手段。也就是说,渠道经销商也必须要具备参与差异化竞争的能力,同时在竞争过程中还要探索共赢的出路和方向。共赢的未来,就是渠道商家先于平台型商家一步,在终端市场上率先抢到经营用户并赢得用户的经营密码。那就是成为家电企业在拉近用户、赢得用户的关键力量。
正如一些家电企业所说,家电商业模式的变革,渠道体系的调整,是守不住的。必须要敢于“边破边立”。同样,这句话也提醒家电市场上的渠道经销商,特别是实体店的老板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三瓜两枣”拼低价内卷,一定要在拥抱用户的大舞台上找到新的竞争力!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