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奔驰内饰+吉利动力,试驾Smart #5 EHD,能打动你吗?

最近去4S店试驾smart #5 EHD,一眼就会卡在颜色选择上。工作人员跟我讲,smart #5 EHD这车一共5种外

最近去4S店试驾smart #5 EHD,一眼就会卡在颜色选择上。工作人员跟我讲,smart #5 EHD这车一共5种外观色,粒子白、赛博银不用额外加钱,苍岩灰、星漩蓝、流沙金得补5000块选装费。我盯着流沙金看了半天,质感比较对胃口,但选装费有点让人犹豫。后来小哥说,上市初期订车有福li,这三款要加钱的颜色能免费选,连浅蜜棕Nappa内饰也能免5000块升级,算下来能省一万块上下,瞬间觉得划算不少。

smart精灵#5

实车比图片看着协调,4705/1920/1710mm的尺寸不算臃肿,2900mm的轴距能看出车内空间比较充裕。短前后悬设计实用,我们小区老车位比较窄,试驾时停车不用反复挪,一把就能停进去。隐藏式门把手解锁时会慢慢弹出来,关门后贴在车身上,跑高速的时候风噪听着不突兀。19英寸轮毂是所有版本都带的,造型简单大方,只是胎壁有点薄,试驾时过坑洼路放慢了速度,不然怕磕出问题,这个细节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多留意。

拉开车门,浅蜜棕内饰比纯黑的看着暖和不少,但我立马想到家里有个3岁娃,要是撒上果汁零食可能会麻烦。试驾时跟工作人员要了湿抹布,模拟撒了饮料的情况,用抹布一擦就干净,没留下印子。小哥说这是防污Nappa小牛皮,日常打理不难,但别用酒精擦,会伤皮质,这点大家试驾时也能问问销售,提前了解养护注意事项。

内饰摸起来有豪华感,85%的软质包覆不是空谈,门板、扶手这些常碰到的地方都是软乎乎的,没有硬邦邦的塑料触感。中控台的三联屏看着吸睛,10.3英寸仪表加双13英寸AMOLED屏,显示得清楚,就算太阳直射也不影响观看,屏幕的亮度调节比较及时。试驾时试了试AR-HUD,导航信息直接投在风挡上,不用低头看仪表,市区堵车的时候能减少分心,对驾驶专注度有帮助。

储物空间设计得比较贴合日常使用,前排杯架带限位器,我随身带的保温杯放进去稳稳当当,不会晃;后排扶手有隐藏的杯架,孩子的吸管杯随手就能放,拿取方便;门板储物格能塞下大瓶矿泉水,中央扶手箱还分了层,充电线、墨镜这些小物件能分开放置,显得整洁。只是副驾手套箱有点小,折叠伞放不进去,只能塞在后门的储物袋里,试驾时可以留意下这个细节,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储物习惯。

我每天通勤要跑50公里,所以比较在意驾驶感受。smart #5 EHD这车的底盘是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工作人员说这套底盘有奔驰团队参与调校,试驾时开着能感觉出来偏向舒适风格。过小区门口的连续减速带时,车身震动过滤得比较细腻,不像有些车那样颠得厉害,同行的朋友坐在后面说,就算开久了也不觉得腰累,乘坐体验尚可。

动力用的是雷神电混2.0,1.5T发动机加驱动电机的组合。试驾时大部分时间用纯电模式,起步的时候动力响应轻快,绿灯起步想超车也不用费多大劲,动力输出比较平顺。三挡DHT变速箱换挡的时候没什么明显感觉,就算切换到馈电状态加速,也不会有顿挫感,动力衔接流畅。百公里加速6.9秒,高速路段超车的时候心里有底,但时速超过120公里后,动力就没低速时那么充沛了,加速感受会平缓一些。

车内噪音控制得不错,试驾时用手机APP测了下:怠速的时候噪音大概30分贝,跟图书馆里的环境差不多;时速80公里的时候开着音乐,后排说话不用大声喊,正常音量就能交流;发动机启动的时候,噪音变化不大,不仔细听根本察觉不到。后来了解到,smart #5 EHD这车有170多处声学包,还装了双层隔音玻璃,这些配置对噪音控制有帮助,长途试驾的时候能感觉到噪音控制得比较到位。

买插混车就是想兼顾省油和续航,smart #5 EHD这车在这方面的表现跟我预期的差不多。我试驾的是252 Max版,41.46千瓦时的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252公里,实际在市区开,路况通畅的情况下能跑到260公里左右,够一周通勤用。晚上用家充桩充电,一度电0.56元,充满电大概要23块钱,一周电费不到30块,比开燃油车节省不少,长期使用能降低用车成本。

就算忘了充电也不用慌,试驾时测了下亏电油耗,是4.4L/100km,加92号汽油就行,折算下来每公里大概0.35元,油耗表现处于合理水平。试驾时跑了段高速,来回600公里全程馈电,加了260块钱左右的油就够了。满油满电的情况下,综合续航能到1615公里,小长假要是长途出行,单程700多公里不用中途加油充电,不用总想着找加油站、充电桩,能减少续航焦虑。

充电速度得跟大家说清楚,smart #5 EHD这车支持3C快充,从30%充到80%大概需要30分钟。试驾时在高速服务区体验了下,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补了150公里左右的续航,应急补能效率尚可。不过装家充桩的时候,建议提前跟物业确认车位电容够不够,避免后续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这点准备购买新能源车型的用户可以提前规划。

smart #5 EHD这车能适应多种场景需求。工作日通勤用纯电模式,开着安静,能耗成本也低;试驾时模拟了周末露营的场景,625L的后备箱能装下帐篷、推车和野餐垫这些露营装备,把后排放倒后,容积能扩展到1525L,空间比较宽敞,孩子能在里面随便玩。3.3kW外放电功能也实用,接电磁炉煮火锅、连投影仪看电影都可以,但有个限制——电池电量低于20%就不能用了,试驾时可以问问工作人员怎么设置电量提醒,方便提前做好准备。

小长假长途自驾的时候,辅助驾驶系统能提供一定帮助。这套系统用的是元戎启行的方案,高速上能自动保持在车道中间,跟车距离控制得还行,不会频繁刹车加速,驾驶体验相对平顺。试驾时跑了30多公里高速,遇到有车加塞这些情况,系统都能自己应对,不用手动接管,能减轻不少驾驶疲劳。不过城区道路还得自己开,复杂路况下系统响应速度还不够,辅助驾驶功能在城区的适用场景有限。

车内娱乐系统表现不错,20扬声器森海塞尔音响加7.1.4杜比全景声,音质比家里的普通蓝牙音箱好一些,声场比较开阔,细节表现尚可。精灵助手Avatar Leo能讲故事、唱儿歌,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能帮着安抚孩子,互动性较强。UWB智能钥匙用着方便,放口袋里靠近车就能自动解锁,不用到处摸钥匙,但冬天穿厚衣服的时候,偶尔会感应不灵,把钥匙拿出来晃一下就好了,这个小情况对日常使用影响不大。

smart #5 EHD有四个版本,限时到手价从16.99万到21.99万不等,选的时候按自己的需求来,避免花冤枉钱。要是预算有限,平时只在市区开,120 Pro版就够了,120公里的纯电续航,一周充一次电就行,还有L2级辅助驾驶、电动尾门这些基础配置,能满足日常通勤需求,只是没有座椅通风,夏天用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热,试驾时可以感受下座椅的透气性和舒适度,看看是否能接受。

要是想性价比高一点,120 Max版可以考虑,比Pro版贵1万,多了前排座椅通风/按摩、后排加热、AR-HUD这些实用配置。我身边几个准备买车的朋友都倾向于这个版本,说夏天座椅通风用得上,长途驾驶时座椅按摩也能缓解疲劳,120公里续航对城市用户来说也够用,试驾时可以对比下两个版本的配置差异,根据自己的使用频率来判断这些配置是否值得入手。

要是偶尔要跑长途,252 Max版合适,比120 Max版贵1.3万,电池容量从20千瓦时升到41.46千瓦时,纯电续航翻了一倍多,综合续航1615公里,不用总停车充电。我试驾的就是这个版本,跑长途的时候不用总惦记续航的事,心里踏实不少。

252 Ultra版是顶配,多了激光雷达和记忆泊车功能,适合预算充足、喜欢科技配置的朋友,不过价格超过20万,中配版本在性价比上相对均衡,试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体验不同版本,再结合预算做出选择。

购车福li方面,有个“跨年购置税补贴”可以留意,要是因为厂家排产、物流这些原因,提车开票拖到下一年,购置税差额能全额补,zui高能补1.5万。试驾时可以问问工作人员,只要不是自己改配置导致延迟,都能享受这个补贴。

试驾总结:适合家庭用户的均衡之选。试驾下来,smart #5 EHD给我的感觉是“均衡”,没有哪一项表现格外突出,但在豪华质感、技术表现和实用需求之间,搭配得比较合理。奔驰参与设计的内饰有一定档次感,用料和做工都比较用心;吉利的雷神电混系统在省油和续航上表现稳定,没什么明显短板;120多项配置都是全系标配,不用额外加钱,基础配置比较丰富。当然,smart #5 EHD这车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高速上时速120公里左右时,胎噪会比市区行驶时有所增加,虽然不算吵,但对比低速时的静谧性还是有差距;AMD V2000芯片算力足够,运行流畅,但系统优化还有提升空间,偶尔会出现操作响应稍慢的情况。总体来说,smart #5 EHD这车能满足通勤、露营、长途等多种场景需求,不用在“豪华”和“实用”之间做过多取舍。如果预算在20万左右,想找一款插混SUV,可以去4S店试驾体验一下。中配版本在性价比上均衡一些,上市初期的订车权益可以跟工作人员问问,了解一下新zheng策,以便做出更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