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回应“苛刻”争议:企业家的钱,到底该怎么花? 最近,“玻璃大王”曹德旺接受《人民日报》专访,回应了一个尖锐问题:“为什么做慈善大方,对员工却有点苛刻?”曹德旺直言,做慈善是“割自己的肉”,花的是个人钱;而企业发工资要兼顾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福耀员工月平均工资约1万元,略高于行业水平,但不能盲目拔高。他还强调,公司对困难员工有专项资助,并呼吁理性看待网络断章取义的信息。 说实话,这话听着挺扎心,但细想没毛病!企业家不是慈善家,办企业首先要活下来。如果为了“大方”的名声,把利润全部分掉,一旦遇到危机,公司垮了,谁给4万员工发工资?谁向股东交代? 慈善是情怀,经营是责任。曹德旺“割肉”捐给教育,是为社会种树;控制工资成本,是为企业扎根。有些人总爱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企业家,却忘了企业本质是“风险事业”——今天多发1000块福利,明天可能少一条自救的路。 更可气的是,网络言论七拼八凑,专挑矛盾说。福耀资助重病员工家属的措施,怎么没人提?与其盯着别人“钱袋子里怎么分”,不如想想:如果每家企业都能稳就业、抗风险,是不是比短期“撒钱”更长远? 这场争议背后,其实是社会对企业家角色的期待错位。慈善不等于经营,良心企业≠散财童子。曹德旺的回应,给所有人上了一课:企业的首要责任,是活下去、强起来。认同的,点个赞聊聊你的看法!
猜你喜欢
今天科技大跌,跌出来的是机会还是风险?就目前而言,科创50指数,截止今天收盘,正
2025-10-11
凌瑶谈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