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重工业都搬到太空中?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太空蓝图,和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走了完全不同的路——他想把所有重工业搬到太空,让地球彻底摆脱污染,只做人类宜居的家园。 2025年11月13日,他旗下蓝色起源的“新格伦号”火箭成功发射,还实现了助推器海上回收,这一步突破,让这个愿景离落地近了不少。 这个构想正分阶段推进,眼下太空通信、太空工厂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启动。贝索斯团队还计划搭建千兆瓦级太空数据中心,要知道太空没有阴晴云雨,能24小时接收太阳能,能源效率比地球同类设施高30%以上。 更远的规划里,他们想从月球和小行星获取资源:月球上的氦-3,目前科学界估算总储量约数百万吨,其中可开采部分虽未明确,但这种核聚变燃料清洁无辐射,若未来技术成熟,每年开采1500吨,就能满足全球当前电力需求的1/5;小行星上的黄金、钴等稀有金属,则能供太空工厂制造设备。 太空工厂还有个独特优势——微重力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能生产出地球上难实现的高精度产品,比如纯度99.999%的半导体材料,或是更易吸收的蛋白质药物。 而太空太阳能技术,能持续为这些设施供能。不过这一切的关键是降发射成本:现在“新格伦号”的发射成本约每公斤1200美元,要让太空工业划算,必须降到每公斤100美元以下,这次助推器回收成功,正是通过重复使用部件,把成本再压了15%。 贝索斯还提过“奥尼尔圆柱体”太空殖民地的设想,一个直径数公里的圆柱体,内部能模拟地球重力,居住面积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 但这种跨代工程单靠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搞不定,得国际合作,比如共同制定太空资源开采规则,统一技术标准,需要各国一起搭框架。 现在“新格伦号”的突破已经开了头,随着发射成本慢慢降下来,或许未来某天,地球会满是绿水青山,而太空里的工厂、数据中心,正悄悄维持着人类文明的运转。
